台州股改百日 被误读的去民营化
对于目前占比在95%以上的台州民营经济来说,“如果四六开难以做到,我希望能达到三七开。”这一流传甚广的经委愿景,并没有在政府的正式文件上出现过,不过已是台州共识。
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称,外界最大的误会在于错解为“国进民退”。而事实上,政府不可能清退民企,只想吸引国有增量。
今年7月20日,台州通过《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距今近百天,其中称,要“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本结构,打破民资路径依赖,积极构建民资、股资、外资、国资、银资‘五资联动’的格局。”
随后,台州市已经将此项改革列为2009年的重点,分解到26个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同时相继起草制定了11个配套政策实施意见。
近百天中,各路媒体的解读声不断。最多的时候,杰克控股集团的阮福德一次接待过三路记者,“有人把台州对民企倡导的股权改革直接理解为充公,但台州本来就没有什么国有企业,充公给谁?惟一的中石油的大石化项目,一谈就是8年。”
真相应该是这样的:经历2008年之后,台州普遍认为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对抗风险的能力太弱,而大石化项目上马后,可以迅速为台州增加1000亿元GDP。根据最新披露的统计数据,台州今年前三季度GDP为1399.15亿元,“这项目上线以后,差不多就是三七开甚至四六开。”阮福德说。
求亲八年娶回央企
“除中石油项目和利源重工外,引进大项目前景不明。受金融危机冲击,入园企业投资意愿低迷,不少区块企业投产率不到50%,有的甚至要求退出土地。”
10月11日,台州市委督查室在《关于沿海产业带建设督查情况的通报》称,在大项目引进方面,民企出现了投资意愿不强的问题。
张锐敏告诉导报记者,“2008下半年以后,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上,台州基本对接不上大项目,不仅如此,很多民企推动的项目出现了进度问题。”
对一贯致力于市场化路线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缺少央企进驻在近年成为台州心病。“我们能理解政府的意思,必须把国有企业引进来。2008年以后越发明显:市场化程度越高损失越大,垄断企业是不会危机的。没有这些企业,一方面拿不到国家投资,另一方面是经济不稳定。”一位企业家说。
9月11日,台州市政府与来自北京的京城机电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台州市希望借助京城控股的技术和研发优势,重点加强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上的合作,带动双方产业转型升级,突出联合竞争优势。为此,台州市还将在滨海工业区划出一块区域,作为京城控股产业转移的基地。
然而在过去8年中,台州最引人注目的央企投资,首推大石化项目。
台州副市长元茂荣曾经在去年一次公开场合中透露,台州市的大石化项目的最初构思,产生于2000年左右。当时,一家物流公司提议上马原油储运项目,申请在大陈岛建立一个30万吨的原油码头。在项目评审的过程中,邀请到了中石油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这位炼化专家提问说——“你这个油弄来了卖给谁?”
老板一时语塞。于是这位专家热情地建议说,还不如搞个炼油厂。但一座炼油厂的投资规模,不是一家物流公司能够承担。适逢凑巧,台州市政府正看中石化行业对于本市产业结构整合和升级的好处,于是委托中石油规划研究院的专家帮助拟定《台州市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在市发改委下成立了大乙烯项目办公室。
然而像大石化这样投资几百亿元的项目,不是地方想干就干,不仅要首先列入地区、市、省级规划,还要国家审批。在中石油决定通过这个项目扩大其南方战略布局之后,宁波、温州、杭州湾、镇海、六横岛都成了台州的竞争对手。
在2001年中石油正式启动的选址工作中,有4个沿海地级市参与竞争,台州得分最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台州拥有能够建设30万吨码头的大陈岛。
为支持这个项目的运作,中石油与壳牌、卡塔尔已经在2008年6月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元茂荣当时表示,台州有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但缺少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
在台州200公里以外,是中石化下属的宁波镇海炼化。早在2008年底,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启动之初,这家企业已获得了新增2000万吨炼油能力和新建100万吨乙烯产能的建设批文,其规模达到炼油能力4000万吨/年、乙烯产能200万吨/年。
这并不是央企和市场之间争夺制高点的过程,而是台州人想要紧跟宁波,甩开温州的一次努力。
“我们大家都清楚,宁波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大项目。”张锐敏说。大石化项目落成后,台州的经济规模有望超过温州、绍兴,仅次于杭州和宁波。
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称,外界最大的误会在于错解为“国进民退”。而事实上,政府不可能清退民企,只想吸引国有增量。
杰克“灯塔”计划
2008年下半年以来,椒江多年来引以为豪的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和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均出现了负增长。
在今年的一次经济论坛中,台州人邀请了招商银行马蔚华。马赞扬说,无论如何,台州的民营经济极富活力,在金融风暴的情况下,还有企业敢于出手收购德国企业,很了不起。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德国Bu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的新主人阮福德正端坐于台下。在这笔交易中,他以45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两家企业的近3亿元资产。
缝纫机行业大致可分为裁机、缝机和烫机三大块。杰克控股处在产业的中间,专业生产缝机类。德国这两家企业主要生产裁机,其中奔马是世界三大生产自动裁床企业之一。
在飞跃事件之前,这家台州缝纫机企业在行业外并不著名,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工厂门口摆上黑白双猫的寓意。
但在德国人的眼里,从2003年开始,杰克就是一家另类的中国民营企业。因为这一年,杰克的SAP项目上线。
SAP是一家德国企业,全球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全球五百强中有超过80%的公司使用其产品,包括阮福德最早希望收购的欧洲第一大缝纫机公司德国百福。“我曾经说百福和我们企业的管理相似度在80%以上,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使用同样的ERP软件。”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