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他为维修工


     参加福建比赛时的李士奇(右一)

        李士奇,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浙江赛区的赛场上。对着本刊记者的照相机镜头,他伸手打了V字又转头腼腆一笑。他是温州一家休闲服饰生产企业的设备负责人。得知技能大赛举行,他忙里抽空,奔赴赛场。那一次,一心想进决赛的他未尝心愿,失意折返。第二次见到他,是在技能大赛福建赛区的赛场上。坐了8个多小时长途大巴来到石狮的他欲在那里收获希望,但大赛为兼顾公平规定再参赛的选手不能晋级“部件拆装比赛”,这一次他虽成绩突出也不能得尝心愿。赛后,他对着本刊记者笑笑,失意却不纠缠于结果。

        与之交流,令人印象深刻,不仅仅在于他的身上有青年人的随性、洒脱,更重要的是他葆有青年人追求梦想的精神,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好学且孜孜以求。

        初生牛犊,初行社会

        多年前,十七八岁的李士奇正要从一个在淮阴当地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的职业中学毕业,因为身边仅有的200元钱不够向学校交纳实习费用,独立好强的他便背着家人踏上自筹营生的道路,以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完成了初入社会之旅。

        他所在学校的实习城市是苏南工业重镇——昆山,那里便成为他迈入社会的第一站。那时,他带着行李和仅有的200元钱,拦了一辆去往昆山的大巴,随车淹没在夜色里。一路上,他盯着漆黑的窗外,看零星的灯火向车后飘动,奔向未知。下车时,他还剩130元,天尚未亮。“我问自己害怕了么?当时心底还是有恐惧,昆山这个城市对当时的我来说只是个名字而已,如何生存?怎么吃住?到了那里才后怕却不得不一往直前,我只是沿着马路一直走,每当遇到十字路口就是我为难的时候……直到天亮。”他回忆起当时的点滴,记忆犹新。

        刚去3天,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他身上的钱渐用渐尽。为了能继续留下找事做,他到一家工地上做小工,用汗水换来短时的吃住。过了一段时间,他得到一份在烟道厂做业务员的工作,但工资微薄,他不得不再兼职推销来糊口。一贯报喜不报忧的他没有捎信告诉家人近况,到春节回家才知道家人四处找寻自己,为自己担心。春节后,他还想外出打工,家人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他就去了南京找到在一家服装厂做事的姐姐,开始另一段社会生活。

        学技术,做机修

        因为姐夫感冒发烧,李士奇代替姐夫上班,随后正式进入服装企业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后来的老师胡师傅。有一次胡师傅问他是否愿意学服装设备维修,他犹豫了很久。在当时,全公司工资最高的工作就是机修,轻松又受尊敬,他想学却并没有长期在服装厂工作的打算。

        “机修,和自己的理想太不靠边了,但最终还是现实战胜了理想,我开始学习缝纫设备维修技术。现在看来,机修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那时的他就像一张白纸,能够在机修工的人生画卷上画出什么,他还不知,能够做的就是好好跟着师傅学,“我师傅还是很好的,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告诉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时时刻刻跟在师傅后面看。半年后师傅走了,公司方面担心我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另一方面也担心一时招不到合适的人。”他告诉本刊记者,那时南京的服装厂很难招机修工,尽管公司还不放心他的技术,但还是给他加了工资。

     

[1] [2] 
  • 相关阅读
    1. 从开放引领走向创新引领:‘十四五’上海发展理念转型思考
      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顺风车,你搭上了吗?
      疫情引发服装消费和产业发展新变化,服装行业如何把握发展主动性
      2020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服装行业发展趋势!这6大爆点你抓到了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