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晋江服装品牌:中国腹地的需求

      只有107万人口的福建小城晋江,却有100多个发源自当地的品牌,安踏、特步、361度、利郎、七匹狼、九牧王……超过一半是驰名商标。

      这些本土品牌气场很强,攻城略地,似乎无坚不摧,大举占领了二三线市场。而这些市场,也没有辜负它们,这些品牌的销售额,有相当比例来源于此。

      如果将市场比作江湖,晋江品牌的“武功秘笈”究竟是什么?

      二三线市场成就晋江品牌

      利郎的一位高层说:“利郎70%左右的销售额来自二三线市场,另外30%来自一线城市。”

      与利郎相似,安踏掌门人丁志忠此前对CBN记者表示:“我们的市场,二三线差不多占到60%,此外,一线占20%,四线占20%。”他认为,这样的市场组合相对比较完整。

      丁志忠的中学同学、特步总裁丁水波承认,自己的品牌,做得最好的市场也是身处内陆的湖南市场。

      2009年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上,耐克和阿迪达斯都遭遇了业绩增长乏力的尴尬,阿迪达斯今年二季度在以中国和日本市场为主的亚洲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安踏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增长27.7%,达到28.2亿元。对于本土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差异,丁志忠说:“在市场的定位上,与耐克、阿迪达斯有所不同,它们的定位相对高端,在国内的主要消费群体没有安踏大,所以一碰到经济危机的情况,高端产品受到的冲击比较明显,因为高端产品可买也可不买,弹性比较大。我们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购买的有一些是必需品,就是日常生活一定要用到的,安踏应该算是大众的必需品之一。”

      这似乎解释了晋江品牌为何对国内二三线市场如此偏爱的问题。

      利郎的一位高层分析说:“第一,一线市场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消费者都很成熟,购买力强的消费者买的是阿玛尼这类的国际顶尖品牌,购买力一般的消费者一般选择买国内品牌的打折产品。另外,在大城市,国内品牌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家扎堆开店,要有所作为难度不小。”

      事实上,丁志忠描述的大众市场,主要就是国内的二三线市场,这一级市场国际顶尖品牌不屑于或者无力布局销售终端,但是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丁志忠说:“中国市场在慢慢成熟,市场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就像汽车一样,原来马路上看到的都是国外汽车,这几年国内汽车开始占主导地位,许多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同度慢慢在提高,又加上本土品牌整个的性价比确实比国际品牌好,促成了我们民族品牌的成功。”

      无疑,在二三线市场,性价比是晋江品牌攻城略地的王牌。今年9月,面对香港投资者,利郎的创始人王良星指着自己穿的利郎休闲裤表示,与阿玛尼、Boss比,利郎的产品质量、款式并不差,但是零售价只有几百元,阿玛尼的售价要几千元。前者性价比要高得多,同时还能保持45%的毛利率。

      丁志忠常挂在嘴边的同样是性价比,他的底气很足,认为若任何一个商品品牌比安踏好,那么价格一定比安踏的产品贵;如果是同样的价格,质量一定没有安踏的好。

      “比如一件运动服,400~500元买一件耐克,花200元就能买一件安踏。如果当做日常消费品,那么主要考虑的应该是价值。”

      “还有半瓶水”还是“只剩下半瓶水”

      “他们总是乐观地想,我们还有半瓶水。”来自上海的胡诚初现在是利郎的副总裁分析,这是晋江众多品牌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正是这样的创业心态,让晋江人敢于投资。

      “我来到闽南11年,有很多深刻体会。这边的地域文化与江浙文化差异很大,这点我体会最深,比如同样投资100万,江浙人想的一定是这100万投下去亏了怎么办,晋江人100万投下去,想的是明天能赚多少钱。思维模式的差异,往往导致江浙人做什么事的时候信心指数先打个七折,晋江人的信心指数却是120%,因此他更容易成功。”

      而在品牌运作上,手法也一直显得单一——寻找代言人,大量投放广告。甚至有人不客气地说,这种方式很“土“。

      陈道明在利郎挂牌上市时回忆,八年前利郎找他代言,自己并不情愿。

[1] [2] 
  • 相关阅读
    1.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温州瓯海服装行业协会莅临杰克参观交流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