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区产学研结合推进科学发展纪事 校企合作激发“聚变”效应
从11月9日开始,为期3天的2009中国台州校企人才和科技合作系列活动将在路桥展开。这标志着,以校企合作为重点,路桥产学研结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路桥区委负责人说:“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紧缺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对于推进路桥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
党政搭台助力校企合作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这次校企合作活动可以说是一场全方位的‘科技大餐’,党委政府为我们企业转型发展搭起了一块‘大跳板’。”谈到即将举办的校企合作活动,路桥的许多企业家充满了期待。
在本次校企合作活动中,作为主办方的路桥区就为企业量身安排了诸多内容。活动期间,主要有“赢在路桥”院校协会企业合作论坛、最新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主导行业校企科技对接会、专家教授实地考察企业等。
据路桥区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路桥区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系列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筹备中我们主要强化了校企合作中企业需求排摸,明确区内需要帮助联络对接的合作项目。”该负责人说。
路桥区党委政府助力校企合作,可谓由来已久。据介绍,自1999年以来,路桥区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用于举办全国性的科技展览会,每年邀请全国5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教授前来路桥与台州的广大企业洽谈。到目前,仅路桥区内企业就签订了技术合同311个,技术成交额达2.43亿元。
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蔡伟说:“由党委政府联合开展校企合作系列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在过去科技项目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
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今年8月份,浙江通宇控股集团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成立创建了路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此之前,集团已经与浙江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基地。
通宇集团强化与高校联手的做法,事实上是许多路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换句话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路桥区的企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强与院校共建创新载体,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路桥区科技局负责人说:“为了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借脑发展的积极性,路桥区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据了解,路桥《关于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的文件明确,对于符合要求的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区里对其研发经费进行补助;同等条件下优先将其项目列入区级计划项目。
政策引导激发了企业共建创新载体的热情。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路桥的许多企业纷纷与各大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台州市优特轴承有限公司与国家级洛阳轴承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洛阳轴承研究所浙江分所,其中的合作方式就是采用洛阳轴承研究所技术入股15%及现金入股10%,其余股份则全部由优特公司投资组建而成的。
据初步统计,目前路桥区共有市级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0多家,共启动项目30项,总研发经费5000万元左右,共争取高级项目16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6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平台实现转型升级
通宇集团在技术创新中有个“筑池养鱼”的做法。就是依靠公司自身科研力量选题研发,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
“筑池养鱼”提升了通宇集团的创新能力。公司先后多次承担了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成功开发和生产电脑高速平缝机、超高速包缝机等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研究项目,先后有60多个产品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多个国家级火炬计划产品和50多项专利,70多个省部级优秀产品和省创新计划项目等。
路桥是全国的电动机生产基地之一,仅中小型电机的年产量就超过2000万千瓦。“今年7月,‘路桥电机’集体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按现行申请注册程序,在两年左右可完成核准注册,届时路桥区将诞生首件属于自己的行业集体注册商标。”业内人士介绍,路桥机电行业的发展背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浙大台州机电研究所提供的高科技服务。
对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路桥的特色产业,台州机电研究所成为了路桥区产学研结合的“新高地”。据介绍,浙大台州机电研究所通过建立机电产品创新支持中心、机电产品测试优化中心、机电产品研发中心和机电技术培训中心,为路桥机电企业提供了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目前,研究所已申报多项国家、省、市项目,申报发明专利10多项。
另外,研究所已与路桥当地10多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其中协助恒勃滤清器公司研制新型汽车进气系统,并使该系统成功进入广汽集团自主开发车型的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