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扩容10亿美元 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逆市增长12%
全球奢侈品市场持续走低的趋势仍在继续。2008年较之2007年,市场已经下降2个百分点,而今年同比再次下降8%,从1670亿美元跌至1530亿美元。其中最“寒冷”的市场,当属美洲、日本和欧洲,分别下降了16%、10%和8%。
中国奢侈品市场几乎是难得的一个亮点。贝恩咨询在这份《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中称,中国内地市场预计增长为12%。
奢侈品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在奢侈品消费上体现明显。从调研结果来看,女性产品的市场前景要比男性产品的市场前景乐观得多。历来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化妆品和香水品类表现抢眼。
2009年,这一品类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是调研的品类当中最“抗寒”的。一些公司明显感觉到2009年6月起有一股市场复苏的强大趋势。这更是为化妆品与香水这一品类的市场增长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贝恩咨询合伙人布鲁诺·兰纳看来,较之其他品类,这一品类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渠道也很多元化,尤其是网上渠道可以购买到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颇大。
与这一品类相比,珠宝产品是增长最为缓慢的一类,而一向备受关注的腕表产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所有被调查品类中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品类。“价格昂贵是这两类产品增长放缓甚至是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兰纳分析。
在腕表、化妆品、箱包、男士服装、珠宝等品类当中,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没有一个品牌能够在所有不同的细分市场中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品牌本身有一些特性,它会限制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兰纳举例说,比如百达翡丽,人们的印象肯定它是一个手表的品牌。
不过,对于那些多元化的品牌而言,这也恰恰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如果它们以‘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方法去推广品牌,则能够达到让人们认识不同品类的目的。”
境外消费仍是主流
依靠皮具和化妆品两大品类的推动,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短期内还会保持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去年内地奢侈品市场规模达到86亿美元,这一数字有望在今年年底增长到96亿美元。
有趣的是,中国消费者在内地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远远不如他们在境外购买的奢侈品数额巨大。去年他们在境外一共消费了超过116亿美元。比较而言,内地消费额只占总消费额的四成左右。
“就香港的奢侈品价格而言,一般是内地价格的80%左右,遇上打折季,则可能是内地价格的六折左右。”一位常年来往于香港与内地的消费者说。这一说法得到了一个奢侈品牌的销售经理的认同。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中国,奢侈品的境外购买仍然是消费主流的原因。“价格较低、选择更广是消费者在境外购买的主要原因。”兰纳说。
对于一个典型的主要在境外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而言,价格因素的确是第一考虑,数据显示,有超过30%的消费者认为境外购买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价格。除此之外,产品选择更多、购物体验更好,以及境外折扣店较多等也都是他们的考虑因素。
如何将这些价格敏感的奢侈品消费者吸引到内地市场上来?兰纳分析,目前奢侈品牌有几种手段。其一就是,由于关税颇高,很多奢侈品牌并不是将关税直接加到产品价格上,而是按照一定比例帮助消费者分担税金。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