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强终极角逐 CISMA上演绎精彩——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速递
9月23日,天空依稀放晴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里,前来参展、观展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在展馆的东广场停住了脚步,这次吸引他们的不是独特的新品,也不是一些特别的营销活动,而是一场精彩、紧张、激烈的比赛——
24强申城“论剑”
这是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首次主办的“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的现场,是全国维修工技能实力最高水平的巅锋对决。
参加比赛的24名选手是从已经结束的江苏、浙江、福建、南方、北方赛区选拔赛共500多名参赛者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5岁,工龄长达30年;最小的是南方赛区的林伟明,仅23岁,入行3年。
比赛在23日的头天晚上已经拉开了序幕,经过培训的选手,在22日晚上首先进行了理论考试,成绩将占据总决赛首轮24进8比赛总成绩的20%。
“电脑无油高速平缝机缝纫时前2~3针为空针,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排除?”“电脑套结机出现了断线、跳针、断针等故障,原因是什么……”理论考试共有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论述题五大类型,这对一向习惯以拿锣丝刀为主的维修工来说是个考验。
这一晚,来自浙江比赛区的唐耀辉失眠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规模的技能大赛,心里除了紧张还是紧张。而以北方赛区第一名的身份晋级总决赛的常成在这一晚的考试中,又继续着在选拔赛中理论考试和平缝机拆装的满分让人惊艳的表现,以 80分的高分名列前茅。
现场竞技,一决高下
令人期待的总决赛在9月23 日上午9点30分正式打响。
第一轮比赛,24进8,内容为70分钟内的电脑平缝机拆装比赛,24人抽签分成两组后依次登场。刚才是群情激扬的现场,一下子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台上所有选手更是全神贯注,而场下的一些“专业观众”——据了解也是维修工人员——拿出手机进行跟拍,表示自己要从他们身上学技术,提高自身水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紧张的情绪在加剧。由于是出厂的新机器,螺钉很紧,加上紧张,一些选手说“拧的时候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在抖”。来自北方赛区的选手张彤域前晚理论考试发挥不理想,将希望押在了拆装比赛上。由于紧张,操作面板开关忘开,试缝时剪不断线,心急如焚的他顾不上缝料上的油污,拿起便擦汗。
70分钟赛毕,裁判组随即按事先制定的评判规则(具体内容涵括线迹的稳定情况、噪音、机面整洁等)对每一台拆装完成的机器进行了逐项打分。
下午一点左右,第一轮比赛24人的电脑平缝机拆装比赛和评判全部完成,综合24名选手前一天进行的理论考试的成绩和拆装比赛成绩,8人晋级进入第二轮决选——“平头锁眼机故障判断和故障排除”,时间为40分钟。
这时,已经有越来越来的观众聚集到现场进行观战,不少选手们的粉丝团自发地守在台下默默为心中的“偶像”加油。
选手常成抽到靠近裁判席的第1号平头锁眼机,其位置十分引人注意。但一如此前,他不在意周围环境,每发现故障后的他并不急于在答卷上写下答案,而是对其进行调试,直到利用缝料试出与大赛所提供的“线迹样本”一致的结果后才动笔认真写下答案。
而来自南方赛区的王和军由于过度紧张,随手把已完成的答卷反过来放在台板上,转眼间,他以为答卷被自己弄丢了,只好问裁判要了一张,重新填写。“至少耽误了5分钟。”王和军说。
最后,常成继续以自己超稳定的发挥拔得头筹,继北方赛区夺冠之后再将大赛总冠军收入囊中;南方赛区的来自鸿越服装公司的王和军,以及浙江赛区的来自宁波新友诚服装设备有限公司的唐耀辉分别荣获二三名。
“这确实是一场高水平的实力、技能较量”,比赛总裁判、行业专家雷杰在赛后难抑激动之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说,一些维修工维修和装好的机器甚至已经达到了厂里装配工的水平。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