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2010:吹响服装业“低碳”号角
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即将召开,这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也预示着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在中美双方不久前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内容是关于“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我国是重化工业为主的国家,环境恶化严重,今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碳排放量第一大国,因此对低碳经济革命有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国已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做出承诺,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国内外双重“绿色”压力。在美国等一些环保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了服饰上的“碳标签”。中国服装业如何面对低碳经济时代?作为中国服装业的风向标,CHIC2010(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起“低碳”大旗,首次推出“绿色环保创意展台设计评比活动”。
十年缓冲期
一件衣服的碳排放量有多少?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从纤维提取、染色、加工成布料到制作成衣,以及运输、洗涤、熨烫等一系列过程都会产生碳排放。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化纤材质的服装的碳排放量更高。根据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假设它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成衣,运到英国销售。假设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用50℃的水和洗衣机洗涤过92次,洗后用烘干机烘干,再平均花两分钟熨烫。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中国是服装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去年我国全行业服装产量为406亿件,按照这一数字计算总碳排放量,结果无疑将是惊人的。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服装业飞速发展的十年,这也意味着是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十年。国际组织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年到2008年之间,由于建立发电厂和工厂、砍伐树木和其他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29%。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制定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实施“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的准则。原则上说,对于发展中国家,一定时间内需要免除强制性二氧化碳减排;而对于发达国家,则需要对减少排放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发展中国家需承担的减排责任,当前提出的主流的供哥本哈根会议讨论的方案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前可以有满足发展所需要的排放增长,但是应该有大约15-30%的相对减少。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碳排放已经占到世界排放的50%左右,因此到2020年之后也需要和发达国家一样进入强制性的减排,到2050年要达到比1990年减少2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