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增长仍具巨大潜力
谈到2010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学家们还是相当乐观。
“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应当是有信心的。”厉以宁认为,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以内可以连续保持在7%到8%较高的水平上。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可能进入周期上升阶段,今后十年仍有保持7%左右增长速度的潜力。他说,从1995年以来的经验看,中国经济周期运行从谷值到下一轮峰值平均持续时间在20个月以上。本轮周期的谷值已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经济开始进入回升阶段。
“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应在8%到9%之间,而一旦超过10%,不仅各方面绷得很紧,偏离了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而且难以为继。”胡鞍钢指出,经济增长率不是越高越好,它有一个适度增长空间,其上限就是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生态承载约束和气候变化约束。
把更多精力放到“调结构”上来
在“保增长”比较有把握的前提下,经济学家们认为,明年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调结构”上来。
李扬认为:“眼下,我们从政策的层面来看,特别需要做的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胡鞍钢则更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他建议应提高三个“比重”:一是不断提高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二是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就业比重,三是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大力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
胡鞍钢还提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绿猫”模式:“中国若能把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猫’模式变成‘绿猫’模式,积极推行环保、节约资源,东方巨龙的崛起将能深刻地改变自己和世界,并重新塑造我们的世界。”
以拓展消费需求为重点扩大内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对此,专家们普遍表示赞同。
“扩大内需应当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刘世锦建议,今后应着力推进以消费需求拓展和升级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战略。一方面,要在现有收入水平上,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将被抑制的需求释放出;通过完善社保体系,改善居民预期,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来;通过改进对消费的金融服务,把部分未来收入合理地转为当前消费。另一个方面,要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来扩大消费总量。
厉以宁认为,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从长期来看都能有效扩大内需,但收效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近期有效扩大内需的措施,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二是加快廉租房和适宜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小户型住房的建设;三是近期内使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