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样本:纺织服装产业的低碳化之路
中国的碳排放量中大约有23%来自于出口产品的制造,传统制造企业的低碳改造之路尤其显得重要。
在金融危机中,纺织服装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因为出口下降而苦恼。然而,位于杭州萧山的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在销售额下降的同时利润却逆势而上。
2009年11月23日,达利管理中心经理张芸透露,今年1-10月,虽然公司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07%,而利润却同比增长了107.76%。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费建明说,销售收入下降利润大增,这和公司新摸索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低碳经济路线很有关系。
达利的低碳改造
达利公司的服装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其生产的丝绸女装出口连续几年在全国服装企业排名第一,自有品牌AUGUST SILK是中国在全球销量最大的丝绸女装品牌。
费建明透露,今年利润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公司靠提高效率、减少消耗省出来的。他说,“去年10月公司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成本控制中心,从质量成本、能源消耗、工资成本等三块对成本进行了重新核算,在每个环节都要求将成本压到最低,计划2009年节省成本4420万元。”
在质量成本方面,达利减少剪裁损失,降低余布余衣率,剪裁损失减少1个百分点,一匹布可以多做一件衣服,全年可以节省400万元;在能源消耗方面,公司开发利用太阳能、在园区建地下保温蓄水池、开发余热回收系统,总能耗同比下降31.11%,总计可以节约1700多吨标准煤;在工资成本上,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减少返工率。
达利投资500多万元,建造了总面积为95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组,改变了以往采用燃煤、蒸汽加热的方式。这个项目被国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家住建部科学技术司联合确定为国家“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国家财政予以了每平方米示范面积50元人民币的经济补助,以鼓励达利的环保节能行动。
张芸介绍,经过去年底以来的低碳改造,今年1-10月,达利三项成本已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17.6万元,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达到创纪录的4412万元,而公司的总能耗反而下降了25%,计7148.86吨标准煤。
浙江省经贸委资源节约和利用处的相关人士说,自去年经济危机以来,浙江制造企业更加注重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从宽泛的范围来讲,节能降耗、减少原材料的使用,跟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低碳经济不谋而合。”
出口企业推进低碳制造计划
进行低碳经济路线摸索的传统制造性企业,不仅杭州达利一家。目前,一项低碳制造计划正在珠三角地区的工厂中推进。
根据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的碳排放量中大约有23%来自于出口产品的制造,而制造业重镇的广东出口约占全国出口的三成。
2008年9月,国际NGO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在珠三角5万多家港资的工厂中,选择了电子、制衣、塑胶3个行业进行先期试点,每个行业挑选了1家工厂——包括电子业的香港上市公司金宝通有限公司、成衣制造商利华集团以及塑胶业的ITEM公司。之所以选择这3个行业,是因为他们的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相对较高。
试点启动前,WWF香港分会气候项目主管余远骋和他的技术伙伴花费了一年时间来设计碳排放量的度量工具、针对行业特性的创新科技以及温室气体的管理措施,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低碳制造计划。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