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一个商人的信心 和一个企业的重生

          编者按: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陷入了极度困境中,它们经历了残酷,也获得了经验。从本期起,我们将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深的纺织服装产业群区选取典型企业,陆续推出成功战胜金融危机的企业个案报道。

     

    红纺集团董事长郑博

      青岛红纺服饰集团近来动作频繁,先是在北京创立一个新的单品潮牌“旁门”,今年年初又与美国PAUL FRANK结盟,拿下了该品牌在大中华区家居服品项的独家品牌授权。一个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阿迪达斯、佐丹奴、暖倍儿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做加工生产的企业,却突然在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退之际全面涉足品牌销售,自然引起诸多猜测。普遍的传闻是该企业可能有外界雄厚资本介入,想趁行业回暖之初快速跑马圈地。

      然而,随着近日记者对该企业采访的深入,惊讶地发现这个企业近期的诸多动作背后,其实隐藏着金融危机的“动能”,该企业董事长郑博和公司所有员工一起经历过金融危机蔓延后带来的心理挣扎,但是,他及时地调整心态,安然度过了危机,并因此敏感地意识到了新机遇的可能来临。

           被舆论搅乱的心理恐慌
      
      在郑博的描述里,金融危机对红纺最大的挑战不是实体经济的打击,而是舆论氛围带来的心理恐慌。

      金融危机爆发后,纺织服装行业俨然成为了报道的“重灾区”,铺天盖地都是企业倒闭的消息。有一组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珠三角外贸企业群体生存现状的报道,它提供了一个很可怕的数据,说因为金融危机而成批死掉的外贸企业已经有一万多家,这个数据让郑博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动摇了较长一段时间。

      而青岛周围城市韩资企业的大量外逃,更是让郑博切身感受到了“唇亡齿寒”。山东纺织服装企业的倒闭,从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就开始了。最早引起轰动的是烟台韩资企业世刚纤维30名高管一夜之间消失,欠下了当地加工企业大量货款。世刚纤维倒闭后,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陆续传出有韩国企业“逃跑”的消息,这给山东本地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慌。

      “所有外界的信息似乎都在向我暗示,这个行业真的不行了,我们必须另外寻找出路了。”郑博形容当时的心情就像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但真正让郑博有巨大压力感的,是来自银行方面的变数,他清楚地记得从去年初开始,从银行贷款已经越来越难,突然有一天合作银行通知他,说上面领导已经放话,凡是纺织服装类行业都暂时不放款了。

      而就在这个关口,部分员工开始私下里议论“企业会不会倒闭”之类的话题,这更加重了“恐慌”的气氛。2008年4月底,在各种压力下,公司在上海投资创建的旁门品牌被迫撤掉,200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当时很多公司高管的一致意见是:收缩战线,等金融危机过了之后再干。

      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谁也预料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底会持续多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舆论有些‘过’了,市场的打击其实并不是致命的,信心的崩溃才真正可怕。”郑博说,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精力用在对心态的调整和员工信心的恢复上。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中日智能制造理念存差异 中小企业商机凸显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