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义务维修缝纫机,我来接班

      15日,《老技师修缝纫机被累病》一文在本报刊登后,一些曾接受过老技师王先生义务维修服务的市民表示,希望老人家能好好休息,“老人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盼老人家能早日恢复健康。”

      与此同时,有一位市民希望接替老技师王先生,来继续为市民提供老式缝纫机维修服务。这位市民,正是家住北坦附近、58岁的张兆森。他在2008年加入了泉城义工,一年多来,一直在积极参加泉城义工的活动。

      “修缝纫机可是我的老本行了。希望能用我的这门手艺,继续为大家奉献‘余热’。”在电话那头,张兆森笑呵呵说道。原来,张兆森18岁从东北一所技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山东某兵工厂工作。他所负责的业务,正是维修工业用缝纫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张兆森一直跟维修缝纫机打交道,这算是他最熟悉的老本行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张兆森携家人回到济南定居,这才干上了别的工作。但是,他一直没有放下昔日的活计,仍隔三差五为亲戚朋友维修家用缝纫机。甚至有不少人,慕名前来请他到家维修机器。

      “工业用的缝纫机维修复杂,原理也和民用不太一样。相比较而言,维修家用缝纫机,反而简单。”张兆森介绍道。而很多疑难维修问题到了他这里,往往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了。

      作为时报的忠实读者,张兆森一直在关注缝纫机维修难的系列报道。“我一直都很想加入,尽自己的一份力。”张兆森说,前一段时间,他因为家务繁忙,一直没能抽出空来,“现在家里的小孩大些了,能让老伴单独看着了。我想努力为那些等待维修的市民,尽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现在张兆森仍在坚持工作,他现在上的是夜班。往往是连续整夜工作12个小时后,才能休息一天。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去年一年中,他在工作之余还多次抽出时间,来参加泉城义工组织的多项活动。

      “我会在工作之外,努力挤出时间来为市民上门维修的。”张兆森笑着说,“我得趁着‘年轻’,多干点事儿!”

      (记者陈彤彤)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