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09年服装生产情况分析

      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在内、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生产的小幅增长,但波动较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生产规模已近稳定,而中西部地区承接梯度转移力度仍需加大,梯度转移的速度尚待提高。

        1、2009年服装生产回暖,但波动较大

        2009年1季度,我国服装生产大幅下降,2季度开始回升,3季度服装生产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国内消费需求逐步稳定且呈现回暖迹象,刺激了内销型企业的补库和投放新产品的热情。但出现较为明显波动,服装产量或将在波动后维持在一定水平。国内需求预期较为保守,国际需求仍维持低位,因此生产的增长呈现胶着状态,该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009年服装生产情况分析(数据来源:纺织工业协会)


        2、东部地区增长乏力,谋求定位转型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生产规模已近稳定,沿海地区开始进行产业重新定位,新定位的确定将指引和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进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五省仍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我国服装行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梯度转移的进程滞后于这些主导省份的重新定位,并且要建立在产业链梯度转移的基础之上,即前端有原料后端有市场的条件下,服装生产的梯度转移才能得以迅速前行。因此,各内陆省份需在产业链的梯度转移和省内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承接服装产业的转移,短期内,服装产业生产格局不会发生巨大变化。

     

    生产前15名省份生产情况示意图(数据来源:纺织工业协会)

        3、中西部地区承接梯度转移力度仍需加大

        江西、湖北、河北等内陆省份的生产增长则比较可观。大宗产品加工的转移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中部地区各省为成为我国新的服装加工基地迈出了第一步。

        尽管与自身相比,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迅猛,但从产量绝对值来看,目前中西部地区尚不足以成为支撑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与东部地区相比,产量仍然贡献率比较低,对产量同比的上拉力量比较有限,而以目前中部地区生产占全国比重年均仅两个点的增幅上升,则需要将近20年才能与东部地区达到持平,因此,中西部地区承接梯度转移力度仍需加大,梯度转移的速度尚待提高。

     

     

    东、中、西部生产贡献情况示意图(数据来源:纺织工业协会)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