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纺织机械产品结构调整主线明朗

      2009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在同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对纺织机械工业作出的细化性指导,同时也将为政府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指导意见的制定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方面是为纺机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是在这三年过渡期内实现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祝宪民说。

      参与《关于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草案拟定工作的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刘家强,发现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文件与原本的草案在表述上有些微不同,“这应该是政府部门在综合听取了其他纺织行业分会的意见后对内容的进一步完善,不过纺机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向已经十分明朗,这就是着重提升传统纺织机械、产业用纺织品装备、节能减排设备、纺机基础件等四个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广度”。

      提升技术水平

      刘家强表示,在传统纺机产业领域,今后企业应着眼于技术提升和设备升级工作,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 “两化”融合,以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提升,缩小与国际先进设备水平的差距。

      以棉纺设备为例,刘家强认为,欧美地区棉纺设备制造商为数不多,而且缺少下游用户企业的需求支撑,与之相比,棉纺产业在我国纺织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进口部分自动络筒机和高速剑杆织机以外,目前国内棉纺企业使用的纺机设备多以国产为主,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国内棉纺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土壤”。

      “经过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我们希望国内棉纺设备能够成为带动国际棉纺产业发展的领头军。”刘家强说。

      在传统机织领域,刘家强认为普通机织布市场已是充分竞争状态,并被针织物的锋芒所掩盖,但机织物产业链复杂,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价格有走高趋势,今后特种机织物如厚重宽幅的土工布、商用地毯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将逐渐释放其市场潜力,发展特种织物织机是今后机织设备寻求突破的方向之一。

      纺机专用件和配套件看似微不足道,却往往蕴涵着影响整机水平的核心技术。当纺机设备越来越向手机那种模块化、外包式的组装生产模式靠拢时,具有“独门秘方”的锭子、罗拉、纲领等专件生产企业往往成为纺机生产商争相邀约的合作对象。纺机专件优势企业的效益丰厚,“甚至有些半垄断色彩了”,刘家强感慨地说。

      但国产纺机专件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辅助装置和零配件进口额为4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部件市场的40%。

      国外纺机专配件为何能够引领市场?刘家强认为,国外纺机专配件生产商多为家族型企业,他们对专件产品的技术提升是以几代人持之以恒的专注和积累为前提的。

      国内纺机专件生产企业除了要学习这种“专注”与“积累”之外,还要有“超前意识”,主动研发能够实现不同主机企业不同工艺设计理念的配套专件。

      在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时,纺机专件企业可以借助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产学研资源,联合创新,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的相关经验。“国产纺机专件的发展需要主机企业与专件生产企业的共同关注”,刘家强补充说。

        拓展应用广度

      半年前,刘家强忙于纺机工业结构调整的草案制订,现在,他又埋首于对《关于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解读工作中。

      不过这半年间,甲型H1N1流感肆虐、国家力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低碳经济热潮等诸多时间坐标上的变量,给刘家强如今的解读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用他的话说,“这是一场‘脑力激荡’的过程。在认真思索这些新闻事件与纺机行业的关联之后,自己在解读指导意见时的思路摆脱了以往的窠臼,解读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宽阔”。

      产业用纺织品装备在产业用纺织品应用热潮的推动下,走向纺机行业发展的前台。刘家强认为,拓展新型纤维和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是今后产业用纺织品装备行业发展与创新的重点。

      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一直是我国较为薄弱的发展环节。数据显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占纺织业总产量的17%,而德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占纺织业总产量的52%。

      去年德国宝马集团和德国碳素产品制造商西格里(SGL)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西格里公司生产的碳纤维片材加工成轻量型高强度的CFRP(碳纤维强化树脂)部件,用于宝马的车顶制造,通过减轻车重来提高燃效。

[1] [2] 
  • 相关阅读
    1.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内循环时代,670万中国工厂的三种活法
      警惕!越南:为了减少对中国纺织原材料的依赖,又通过一项重要决…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