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用工荒”将成常态 为服装企业敲警钟

        毋庸置疑,在过去三十几年中,服装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廉价成本基础之上,这些廉价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近几年,不但原材料、土地价格一涨再涨,可以使用的廉价劳动力也越来越少。在整个产业谋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曾经助力中国服装快速崛起的优势正在减弱。“用工荒”将成为常态。

        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

        廉价劳动力的可持续使用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让“中国制造”横行全球。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有数据显示:过去20年间,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在24%。

        中国服装产业的三十年快速发展亦得益于此。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例,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相对便宜的土地成本、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能源供应和原材料,促成了服装制造业的腾飞。在遭遇经济危机寒冬之前,有些服装加工企业曾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中国人口红利的峰值在2010年出现,直到2030年,人口红利仍然颇为可观,只不过这一盈利在2010年之前是递进的,而2010之后这一盈利逐步递减。这项研究结果实际上表明,中国服装业依靠低廉用工成本的发展模式未来无疑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出路:转移?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合与发展,就像日本、中国台湾所经历过的那样,服装制造业也将在人力成本压力中集体升级,或者进行产业转移,继续谋求低成本竞争优势。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企业采取的做法是将工厂转移至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等地。但是,社会发展趋势告诉我们,这只能解一时之渴。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早晚之分罢了。这条路将越走越窄,早晚会走到尽头。

        那么,升级转型能否摆脱这个局面呢?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其实都希望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突破成本上升的困境。可是,越是先进制造业,越需要具有较高技能的工程师和工人,而工程师和工人的技能越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和流动性也就越强。一个工资低增长的企业如何能吸引他们?

        “中国服装的产业升级之路喊了这么多年,品牌打造、产品开发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在用工模式上一直没有转变。如果继续维持这种粗放型的用工模式,所谓的强国之梦根基是不牢固的。”一位经济专家毫不客气抛出的言论,着实一语惊醒梦中人。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服装业的普工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大,不仅仅是“招工难”,“留工、用工”更难。“不求拥有,但求使用”的企业主心态较为普遍。对此,业内权威人士分析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经济转轨的双重压力下,用工机制应该成为服装行业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模式的驱动力,进而迫使企业认真梳理和反思多年快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弊端。

        然而仅仅靠提高工资吸引用工已不太现实。如今,新一代的工人多为“80后”、“90后”,打工挣钱已不再是这个群体唯一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寻求技能的提高,自我权益的保护,自身价值的塑造。因此,增强对这个群体的吸引力,改变目前的用工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都是服装企业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呼声现今越来越高。业内权威人士称,这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路径。除此之外,还应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用工经验和做法。“当然,这条变革之路也并不平坦。”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