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大省广东全面推行扩大内需战略
服装大省广东日前公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讨论稿和《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去年11月,广东整体外贸出口首现正增长,但服装出口形势却依然低迷,近期也难言乐观,复苏之路面临多重考验。国内家电、电子等出口都在回暖之中,纺织服装出口却出现了反复。
第一外贸大省广东如何应对出口困境?1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提交省委全会讨论修改,其中提出,广东将全面推行扩大内需战略。
出口一再遇“冷”
进入2009年第四季度后,广东服装出口规模持续下降。2009年11月,服装出口18.6亿美元,同比下降29.1%,环比下降2.9%。2009年1-11月份,广东服装出口总额为201.01亿美元,同比下降11.41%,与全省整体的出口贸易降幅基本一致。
广东服装对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也遇到了瓶颈,与2008年前几个月曾大幅增长的态势形成较大反差。2009年1-11月,广东对中东市场出口服装增长3%,而对拉丁美洲出口则下降20.9%,对非洲出口下降9.1%;11月,对以上3个市场出口降幅分别高达60.8%、34%和35.5%。
优势远去劣势凸显
广东已经拥有26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但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广东服装一系列的软肋也暴露出来。实际上,广东虽拥有服装企业3万多家,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东服装大省地位不再凸显,世界时尚创意圈尚无广东地位;此外,其过分依赖出口,产业升级步伐也并不快。虽然广东服装产量全国第一,但近年来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等固定资产投入在全国的服装业的排名已经退到8-10位。“这也是珠三角9个城市全面整合服装产业资源的原因所在。”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广东服装出口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为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企业盈利能力主要是赚取少量的加工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出口竞争中只能以不断压低价格取胜。虽然转暖势头“初现”,但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消费市场形势尚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广东服装出口企业总体仍面临巨大挑战。
刘岳屏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广东服装行业的弊端,即过分依赖出口,近八成出口企业没有内销渠道;出口市场单一,集中于欧美。而从深层次看,广东服装自身也有问题,有的服装品种成本要比内地高出20%-30%,针织纱、裤子等工艺简单的品种完全可以在内地生产,“广东制造”的优势正逐渐失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珠三角地区土地、水电能源价格大幅攀升,纺织原材料成本急剧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也相应提高。由于外部资本的强势介入,使得一些新商业模式和细分市场被迅速催熟,广东服装依靠传统的自身积累发展的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