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业牺牲利润解决民工荒难题
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之时,鞋服制造业的利润已薄如刀片,被称之为“刀片利润”,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出现的“民工荒”再一次使沿海地区鞋服企业雪上加霜,更加削薄了鞋服企业的“刀片利润”。
为春节留守民工发红包的政策遇尴尬
乡愁,岂是那一张张买不到的车票?”1月28日清晨,张晓芬伫立在温州火车站广场的那些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们中,眺望远空,不大理会笔者谭儒的提问,似答非答地说出了诗一样的语言。但笔者谭儒从张晓芬那泪眼模糊的目光中读懂了两个字——乡愁。
张晓芬老家在重庆万州区,现在温州一家中型服装企业做样衣工,一个月前就提出了辞职。但今年的寒冬让张晓芬供职的专做男款棉褛的企业生意特别好,公司严重缺工,一直没有给张晓芬结清工资,老板甚至发出通知,对春节留守员工实施奖励政策:在原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给每位留守员工补贴2000元;农历29——初三,放四天假;食堂不休息,保障员工饮食;年夜饭由老板在大酒店请客。但张晓芬对这样的“奖励”不屑一顾,因为老板根本不知道张晓芬的乡愁,乡愁是撕心裂肺的念想,乡愁是一年不变的寄望。张晓芬决定不管怎样一定要回家过春节。虽然,张晓芬两天没有买上票了,但张晓芬依然要痴痴地在售票窗口等票。
“回家太难了,明年我不来了!”在温州某鞋业集团上班的王庆利面直摇头。22岁的王庆利看起来要比同龄人显得沧桑,他老家在贵州遵义,对于到温州打工他没有什么喜悦,反而显得很无奈:“每次回一趟家我都会老几岁,虽然单位给我们定了车票,但是一想起那长长的路程我就焦虑。”像王庆利这样“焦虑”的民工不在少数,遥远的距离不仅阻隔民工出门追求的梦想实现,也阻隔了他们到沿海打工的喜悦。笔者谭儒在2010年全市春运工作会议上获悉,春运期间温州市客运量预计达2300万人次,相当于现有温州人口700余万的3倍。民工返乡成为主流。许多鞋服老板承诺,只要员工返厂,公司愿意全额报销车旅费。也有一些鞋服企业出台政策,包车接老员工返厂。
鞋服企业的人力资本费用将大幅提高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回家过春节的民工回来,否则我们根本无法完成我们的订单。”温州某服饰公司副总经理何贵霞对明年的民工返厂深感担心,为此,她在节前制定好了2010年春节员工返厂奖励及招工政策,以更优惠的待遇吸引民工来企业务工。
一、老员工按时返厂的奖励:
1、奖励对象:仅限于正月初八至初十晚上8:00之前返厂报到的
2、奖励标准:按企业连续工龄进行计算。
工龄≤6个月:300元6个月<工龄≤1年:400元
1年<工龄≤2年:500元2年<工龄≤3年:600元
工龄>3年:700元
3、奖励方式:初八、初九、初十报到的员工分别按奖励标准的100%、80%、50%进行奖励。
二、老员工介绍新员工的奖励:技术工:200元/人,技术学徒工:100元/人,普工:100元/人。
三、新技术工进厂补助方式:
300元/人,入职的首月免费提供伙食。首月保底2500元/月。
四、技术工“一对一帮教”奖励办法:辅导老师对帮教学徒的入职引导、技术辅导、品质责任及考核上岗等工作责任包干。200元/人。
五、开门红包:正月初九上午开工之时,公司领导现场发放开门红包。
据何贵霞统计,如果执行了她制定的春节员工返厂奖励及招工政策,公式起码要支付60多万元,这意味着,仅招工一项,她的公司至少要消减60万的经营利润。
尽管何贵霞有了春节员工返厂奖励及招工政策,但她对虎年的用工形势也是没有太大的底气。据悉,2010年1月,浙江企业需求总人数68万人,求职总人数31.2万人,用工缺口达36.8万人。深圳市用工缺口8万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眼下招工也是困难重重。东莞劳动部门近期曾通过对去年12月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求人赔率迫近1:2的答案。
目前,面对“民工荒”的客观现实,许多地区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但很多政策都得让鞋服企业掏腰包。比如去年,浙江省政府决定,从9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750元、670元、620元、540元四档,非全日制工作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6.4元、5.7元、5.3元、4.6元四档。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