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丰走私服装遭清理后众多村民陷入困境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 确定
- 1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 2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3让缝纫的快乐不断线!
- 4中捷为全体员工健康大护航!
- 5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 6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 7杰克“野狼团”徒步登山,练体魄,强意志
- 8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 9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 10东部产业园2020年全国部分优秀经销商代表领袖故
首站告捷!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
2009年1月2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再访“垃圾村”》,以下是节目实录: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再次关注广东陆丰市碣石镇的走私旧服装。2009年10月份我们栏目连续两次报道了碣石镇洋垃圾服装泛滥的情况后,规模庞大的走私倒卖旧服装产业以及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几个月过去了,不仅当地政府持续打击的力度未减,碣石镇也正经历着一场艰难的转型。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再次重访碣石镇。
当记者再次来到碣石镇的时候,看到大街小巷都悬挂着打击走私旧服装的标语,在镇里最为繁华的玄武大道上,还有一辆镇政府的宣传车在向市民讲解走私旧服装的危害。为了让家家户户都知道走私旧服装的巨大危害,当地政府还把宣传工作做到了小学里。在碣石镇小学,记者看到,校园里张贴着打击走私旧服装的横幅,还有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在向学生发放宣传册。
“以前有没有见过就是有些人家是卖这个旧服装的?”
“有,一些家庭就有,一些商家做工。”
“做工?”
“卖到别的地方去。”
“知不知道有什么危害?”
“它里面含有病毒含有病菌会波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那觉得像我们平时这些小学生看到别人在卖旧衣服的时候,你们会去?”
“报警,跟警察叔叔们说。”
就在3个月前,碣石的走私旧服装产业的却非常猖獗。碣石镇位于广东省陆丰市,是陆丰三大镇之一,因渔业和圣诞品加工而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在碣石,还有一门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生意,那就是走私旧服装的倒卖。2009年10月份,记者在碣石镇新饶村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每条巷子都密密麻麻的开满了店铺,而几乎每家店铺里都在经营旧衣服。有的店正在对大捆的衣服进行拆包,画面上的这一家店正在在对旧衣服进行抛光和熨烫,还有的店里挂着已经处理完毕的衣服,当做样品展示给客户。而在这些狭窄的巷子里,还有一辆接一辆的两轮和三轮摩托在来回穿梭,源源不断地将满车的旧衣服运到自己的店里去。而这些从国外走私入境的、携带大量病菌的旧衣服,在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被当做新衣服销往全国各地。
“河南、湖北、东北,大部分各个省都在我这里拿货,拿很多,省的话就像浙江、福建、湖南那些,基本上哪个省都有过来买的。”
据了解,在碣石镇,洋垃圾服装店主要集中于三家村、道井和新饶等地,从事洋垃圾服装加工和销售的商户有上千家,曾经做过这种生意的小张告诉记者,在生意红火的时候,某些批发商的收入极为可观。
知情者小张:“你看成本那么低,一件都,几块钱能卖到十多块,十多块,外省(进货)多的话,一个月大概就是有十多万二十万可以赚。”
刚才看到的那段画面是三个多月前,我们记者第一次探访碣石镇的时候拍摄到的。那个时候的碣石镇俨然还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洋垃圾服装集散地。
这种藏身在密如蛛网的小巷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店铺,虽然门脸不大,但它们每年做成的生意却不小。
据知情人介绍,这个镇从事洋垃圾服装加工和销售的商户一度超过了万家,每年卖出去的旧衣服有上亿件,如果按重量算也有十几万吨。
正因为利益巨大,为了让碣石镇摆脱对洋垃圾服装的依赖,当地政府顶着巨大的压力,铁腕根治这一顽疾。
据碣石镇政府透露,当地已经查处从事旧服装加工和买卖的家庭有800多户,涉及村民4000多人,这些人把旧服装买卖当成了维持生计的主要收入来源,正是因为走私旧服装的生意已经成为一部分当地人维持生计甚至发家致富的手段,所以在随后的整治过程中,执法队伍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女:我也注意到,在刚才的镜头里,执法人员重拳出击,但在碣石镇依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画面上是广东陆丰市9部门10月22号联合行动,在碣石镇新饶社区的一处空地上,焚烧收缴的洋垃圾服装,数十吨通过走私入境的旧服装被付之一炬,熊熊大火持续燃烧了将近一个小时,大量衣物燃烧形成的烟雾也高达数十米。
广东省汕尾市副市长陈样新:“最近以来,媒体报道了我们这个碣石地区非法经营这个旧服装的情况后,作为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顿,力度是很大的。”
10月22号下午1点半左右,汕尾下辖的陆丰市共组织出动了打私、公安、海关、武警边防、工商、环保等9个部门,动用了6部挖掘机、3部消防 车和5部宣传车,对碣石镇的洋垃圾服装窝点进行清理,整治的重点地区正是我栏目之前报道过的新饶社区三家村等地。在清理旧服装经营门店时,执法人员与当地群众一道,利用铁锨、撬杠等工具,逐门逐户对非法门店进行地毯式清查。
陈样新:“对这个清理清查旧服装的地下门店以及储存点,储存点我们清理了220多家,铲除了遗留的旧服装非法经营这个棚就是299家,还收缴了旧服装是1930多捆。”
为了保证清理工作顺利完成,当地政府还动用了非常规的执法力量。画面上这支头副武装的队伍由公安和武警边防队员组成,共400多人,所有队员都头戴 钢盔、身穿防护服,有的队员还穿着防暴服、手持盾牌和武警专用的应急棍,再加上工商、城管等部门,这次行动的执法人员超过了800人。然而记者了解到,即便是这么庞大的执法力量,在清理洋垃圾服装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陈样新:“当时有一个村里面它这个,是这么个情况,新饶村它的人数是1千来户,五千多人,当时都在拆的时候,涉及他们个人的利益比较大一点,就变成 (车头)要出来堵路。”
在政府执法部门实施清理的时候,执法队伍和村民僵持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得知整治活动陷入困境之后,陆丰市委书记陈增新、市长杨来发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清理行动并对村民进行教育、说服工作,一直到了下午5点左右,清理队伍和掘土机才开进三家村加工走私旧服装的窝点。随着掘土机铲斗上下翻飞,曾经遍布新饶一带、堆满了洋垃圾服装的大型铁皮房纷纷在隆隆声中倒下。
孟军:“这个是在我省来说都是比较罕见的,而且这么多的新闻媒体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曝光,在我省应该说是反走私,从改革开放以来这个30多年来,30多年来还是20年来,这个以来基本上没有过的。00:03:58尤其近十多年来没有过,所以这个这次整治力度,省政府下的决定,三级政府包括汕尾市政府还有陆丰市政府下的决心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过去的三个多月中,陆丰一共收缴走私旧服装2996捆,共计310多吨,对用作非法窝点的违章建筑物拆除面积也高达1万平方米,当地洋垃圾服装泛滥的情况基本得到遏制。与此同时,对于涉案的犯罪分子和政府官员,有关部门也展开了追捕和责任追究,截至目前,查扣走私旧服装运输车辆5辆、刑事拘留非法运输走私旧服装人员7人。
孟军:“我们也先后掌握了四名为首分子,现在还在布控和追逃之中。同时对个别的违法分子也进行了拘捕,现在案件都在进一步的审理过程中,那同时对这个幕后保护伞的问题,那我们的监察和纪检部门,也是广泛的发动群众设立举报信箱,接受这老百姓这些举报,那么我们可能对有关部门和有关个人会追究一定的责任”
由此可见,在碣石镇倒卖洋垃圾服装绝不仅仅是个别村民的交易行为,而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经济毒瘤。
碣石镇地处粤东沿海,位置偏僻,人多地少,渔业资源也算不上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当地就有人从事走私倒卖洋垃圾服装,虽然政府部门多次整治,但一直打而不绝。那么,这一次大规模打击行动之后,能不能彻底让碣石走出洋垃圾服装的阴影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碣石镇从事走私倒卖洋垃圾服装这门肮脏的特色产业,前后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镇上老老少少不少人都参与了这条灰色产业链,以此为生。
所以,仅仅靠政府打击并不能铲除这个经济毒瘤。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让碣石镇找到经济增长点,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然而,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
在陆丰,记者见到了碣石镇委副书记林美亮,他告诉记者,碣石加工经营走私旧服装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镇上历来都很重视。在过去的几年间,陆丰和碣石镇政府一直在努力打击走私旧服装,几乎每年都有几十次大大小小的打击行动,然而在去年10月,当媒体突然集中曝出碣石镇走私旧服装的产业规模是如此庞大时,连碣石镇的官员们都觉得非常吃惊。
“我就知道,当你们看到媒体上爆出来那么多人家做这个生意,你们惊讶不惊讶?”
“那当然,当然惊讶。”
“你们是不是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多?”
“是。”
“当时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你们有没有在一起商量过,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
“我们就经常打击,因为我们也经常有稽查,但是就是说我们掌握的就是说我们一打击,他们这些经营者他就从公开摆卖就是转移到城乡结合部去地下交易,相对隐蔽起来,就这么一种情况。”
在每次打击行动中,村民们都会化整为零,把大批旧服装转移出去,等到风头过后再运回来,这使得打击行动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更令碣石镇政府头疼的是,他们连一支像样的执法力量都没有。
“因为这个我们政府又没有专门的打击的队伍,就只有靠综治办(综合治理办公室)几个人,他们去打击。所以这些走私分子他就跟着我们综治办,我上午讲了就是说你综治办到哪里,他就跟踪,跟踪×进来,他就进来。”
事实上,碣石镇政府一直鼓励村民放弃经营走私旧服装,选择正当职业,但当地经济并不发达,对于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镇上显得力不从心。
“其实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到最后被媒体爆出来已经规模相当大,是不是之前工作当中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工作当中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
“重视我们是重视,我们每一次×基本上召开会都有这个问题,领导群体走正道,从正业,不要去经营这些旧服装,但是有一些,因为我们当地经济不发达,人又多,人口多又没有什么其他的,可以做的事,工厂或者那其他的,这些人都闲着没事,反正就是说,既然有这样就,就做,从很小的这样去做,大概就是这样。”
广东省打私办副主任孟军告诉记者,走私旧服装屡打不绝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碣石镇少数官员对经济发展的错误认识。
“应该说(碣石)当地政府应该说是认识不到位,在发展经济这条思路上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因为从走私这个说,我们讲的是危害,但是从我们例子可以看,可以看得到的,打击走私这么多年,过去走私猖獗的地方,到现在的经济都没有富起来。因为它是只富了少数人,少数人谋取了利益,但是给我们的经济,长期发展或者我们局部地区的发展,只是有弊没有利的。同时他也害了一批领导干部,害了一批领导干部。从我们几个大的案例,过去的案例这方面都是血的教训。”
孟军的这番话,我想在碣石镇的老百姓听来,应该有切肤之痛。确实,这么多年的经历已经证明,走私旧服装并没有给碣石带来真正的富裕,相反却留下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声。
现在大家也都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与赚钱多少还不能完全画等号,只有踏踏实实地改善环境,办实业,走正道,碣石镇才有前途。
对很多村民来说,转型已经开始了。尽管还有一些现实的困难,但他们也知道这条转型之路没有退路。
在以往走私旧服装生意最为猖獗的新饶村记者看到,那些曾经堆满了旧服装的仓库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工人们正在清理被强行拆除的寮棚,地上还随处可见残破的旧服装。而就在废墟的旁边,为了发展当地经济,镇政府修已经建起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
“为了引导群众走正道发展健康经济,我们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长2公里宽7米的这个××至新饶大道,帮助群众提高交通的环境。群众这个转场以后,有的加工水产品的有些就搬工厂的,通过修好这个大道帮助群众跟外面比较好的连接,让他们找到新的出路,发展更好的经济。”
小李是碣石镇新饶村村民,就在几个月前,他和村里很多人一样,也在做走私旧服装的生意,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专门腾出来几间屋子,用来存放旧服装。
“以前那些旧衣服就放在这里?”
“就放在这里。”
“放多少大概?”
“几包,几十包,都是散的。”
“一包应该有几百件?”
“没有没有,没有几百件的。”
“小包几十件?”
“是啊,小包,几十件,十几件,十多件就有。”
“之前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旧衣服?”
“是啊,以前都是在这里都是一样的,现在就没有了,一般都是改行了。”
[1] [2]
共0条评论
热点新闻
视觉焦点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