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两化两网相融 振兴服装产业(一)
链动品牌—首届中国服装产业链创新峰会”将于2010年3月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连接产业上下的重要纽带,瞻望产业前行方向的高端峰会。从本期开始,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纺织服装周刊》特别开设专栏,将与知名原料、面辅料、设备供应商,优秀品牌服装企业、设计师以及行业著名专家一起,深挖产业资源优势,深入解析产业创新与品牌价值的内在联系,探究微利时代产业“资源”优化的意义所在,为推动全行业发展而尽一己之力。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兴起,服装的发展受到产能和市场制约,特别是买方市场和个性化需求,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迫使一些企业加大对服装加工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近10年来围绕服装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添置和研发就是很好的证明,但由于这些管理系统的固有缺陷,所谓“掉进ERP黑洞”,导致了没有几个企业能成功。
目前,“国家十一五计划”即将完成,很快就要进入“国家十二五计划”,“国家十二五计划”期间要在“国家十一五计划”已有的基础上打造全面信息化的服装企业。2009年国家发改委在讨论振兴纺织服装产业规划时表示,服装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是国家的民生产业、竞争力优势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和高科技应用产业,高科技在服装行业的应用决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拿来用主义,如世界箸名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SAP和英坦峡很难在服装企业二次开发。
大规模定制,使人人都买到自己的衣服
跨入21世纪后,社会需求对服装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企业具有更快速和灵活的市场响应;要求产品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和能源消耗以及良好的环保特性。这一需求促使传统服装制造业在21世纪向现代制造模式发展,研制和建立一批先进服装制造模式和系统。
服装先进制造模式助我国向服装强国迈进
为此,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了许多先进制造模式与系统,例如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生产、虚拟制造、绿色制造等。其中以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最受关注。
所谓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与大批量、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相结合的,它要的是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从生产角度看,大规模生产是刚性的,定制生产是柔性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意味着既要有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又要对定制产品形成多品种和个性化服务。因此这一模式是能使人人都买得到自已衣服的生产方式。这一模式下的典型生产过程是信息化的,是一种单元化或模块化的、高柔性的、并行的、分布的制造过程,与刚性的大流水生产线完全不同。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在进行定制生产,如红领、希努尔、报喜鸟BONO、耶莉娅、蓝豹、白领、雅戈尔等知名品牌,它们的定制分两种模式,一种是手工高级定制,一种是信息化规模定制,其中比较符合信息化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是红领品牌。经过努力,我国的服装企业未来的制造模式将是一小部分是单件高级定制生产模式;大部分是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MC);一部分是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模式(MP)。
6σ管理体系,比纯金还高的正品率
在“十二五”期间要有一批服装企业实现数字化神经网络管理系统,服装产品质量要实现定量的6σ(SIGMA)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数字化神经网络管理系统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生物仿生技术而研发的,被国际上称之为最新的第五代管理系统。其是由数字过程组成,这些过程使企业能够利用神经网络的智能预测功能,及时的感知其环境,做出快速反应,与竞争对手挑战,了解客户需求,组织及时反应。企业数字化神经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完善的信息流,能让正确的信息在正确时间到达正确的地方。
我国服装企业很早就开始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的论证,到现在我国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几乎100%的进行了论证,但论证归论证,质量还是质量。服装市场上有时还是听到说“质量不怎么好”的声音。质量不佳主要反映在面料色牢度差、缩率大、洗水标错误、缝制质量不好、生态标准检查通不过,有的企业出厂服装返修率高达0.5%。谁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为什么质量还是有问题呢?关键在于ISO9000质量体系的论证只证明了企业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它并没有告诉你产品质量好的目标,也没有告诉你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目标。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