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节后用工荒 到底为啥这么慌

     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与往年不同,今年工人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像安徽这样的传统劳务输出地区也开始出现工人紧缺现象,“用工荒”似乎正成为全国性问题。

      ■“用工荒”到底荒在哪些行业、工种?

      ■“用工荒”出现的原因何在?

      ■这种大规模“用工荒”的出现对中国制造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用工荒·摸底

      缺的到底是什么人?普工!

      广州:缺普工技工,而非管理、文员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广州春节后用工缺口约15万人,与往年基本持平。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其中缺工最严重的是加工制造业,因其用工需求量比重最大,占40%至45%,而传统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业。

      张宝颖说,珠三角的“用工荒”主要属于结构性缺工,企业招工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即对技工、普工的需求量较大,而对于处于中间的管理类、文员类等需求量不大。这种结构性缺工也影响到缺工的区域性分布,以广州为例,加工制造业比较集中的番禺区、白云区、增城市缺工较多,而商贸比较集中的市中心缺工不突出。

      深圳:普工尤其难招

      记者22日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深圳今年年初的用工缺口预计达80余万,其中普工“招工难”尤为明显。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宋献华告诉记者,春节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对705家企业节后两个月的用工需求、工种、数量、技能要求和工资待遇等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90%的企业在节后两个月内有招工需求。其中80%的企业在一个月内急需用人,45%的企业迫切需要在半个月内补充新员工。从行业来看,用工需求最大的是制造业,占到了60%,其次是服务业。

      福建:最缺鞋帽制作工

      记者从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福建省对熟练工的需求缺口较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位居行业用工量前三位。需大于求的职业排前5位的分别是:鞋帽制作工缺口10745人、普工缺口6955人、纺织针织印染工缺口6736人、力工缺口4457人、裁剪缝纫工缺口3802人。另外,电子器件装配工、推销展销人员、促销员、电子器件制造工、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工等也很紧缺。(综合新华社)

      镜头

      介绍一个新员工 奖励600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少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以解决用工紧张的问题。

      “原来招人还要问问文化程度、身高、年龄,还要经过考试,一车拉来四五十个人,最后能留下一半人就不错了。现在只要有身份证,不是伤残的都可以。”深圳龙跃线路板厂负责人表示,“就这,还招不来人呢。”

      “用工荒”迫使不少企业都提高了薪酬标准,增设绩效奖金、发放夜班津贴等。比如步步高电子厂计划从3月1日起将770元底薪增加230元,也就是底薪调至1000元/月。中山市一些商会纷纷商议,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30%。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明确表示,今年深圳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温州企业用工需求也大幅增加,多数工种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1400元,较去年增加了一二百元。

      还有一些企业瞄准“老乡带老乡”,对介绍入职进行奖励。在东莞汇安的招聘会上,有一家电子企业招聘广告上写着“现场招聘女性作业员,介绍入职奖励600元”,可见普工的紧俏。此外,深圳光明新区甚至有企业在厂房上高挂巨幅标语,给出介绍一个熟练工奖励500元的承诺,旁边的企业见势不好立刻开出奖励600元。而代工大王富士康采取内部员工推荐奖励制度,即员工推荐老乡有奖励,包括报销到深圳的路费及奖金200元。

      (中国证券报)

      用工荒·原因

      新生代求发展 不愿做普工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做普工

      “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做普工。”不少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这样说。伟创力电源(深圳)有限公司人事招聘部门的吴小姐表示,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生活品质、自由度、发展机会等,大都不愿意做流水线上的普工。况且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父辈大,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来自江西赣州的小张在东莞打工两年,过完年后她决定留在家乡就业。在她老家,一些从沿海转移过去的服装、电子等企业开出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而在东莞,大部分企业普工的底薪从2008年4月开始就只有每月770元,只能凭加班多赚点钱,相对珠三角高昂的支出,这些钱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有专家指出,部分企业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化的就业诉求,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80后、90后已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现在是谁的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才能抢到人。”全国人大代表、常年做劳务输出工作的“农民工大王”张全收如是认为。

      而据有着“中国打工第一镇”之称的金堂县竹篙镇劳动保障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该镇有近300人选择留在老家,他们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在本地就业。

      渴望能在就近城市成家立业

      “农民工实际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形成存在阶段性的特征。”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昨日对记者表示。

      金岩石认为,第一阶段是,农民工流向大城市,赚钱后再返乡。这个时候,农民工外出,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但是,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压力都远远大于大于一些二三线城市,所以农民工流向开始呈现第二阶段,从外出打工变为去就近的城市打工,就近迁徙,这个时候,农民工打工不仅仅是为赚钱,还有在城市成家立业的念头。农民工流动的终极阶段就是流动终止,这个时候,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也基本完成。因此,农民工流动状态和城市化进程休戚相关,形成一条远赴外地打工———就近打工安家立业——— 农民工流动现象消失的曲线。

      金岩石解释说,目前东莞、深圳等城市出现的招工难现象,就反映出农民工流动呈现的第二阶段。很多原本“孔雀东南飞”的农民工愿意就近选择一些二三线城市寻发展。而目前农民工流动之所以出现第二阶段特征,主要是因为产业升级造成。一方面,城市工业化升级,很多成熟的城市需要高端劳动力,是有技术含量的农民工,而不是一般的农民工;此外,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工在就近的城市也能找到升级需求带来的工作机会,加上就近城市的生活成本、流动成本都更低,因而更受农民工青睐。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