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服装行业再度红火 多个地市建服装园区
●大事记: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4.6%,实现利润2377亿元,增长10.7%
2009年12月26日,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竣工投产
2010年1月底,梦舒雅成河南第一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的服装企业
●政策动向:抓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省担保集团公司的作用,搞好集合融资服务;采取多种手段,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建设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展望:河南工业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从外部环境来看,出口形势好于去年;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企业管理在加强,运作机制在优化;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增强了内生活力,因此,今年我省工业企业的形势将大大好于去年——省社科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喻新安。 也许,此时的河南服装企业会像《王者归来》里的山姆一样,淡淡地说一句:“我回来了。”
2008年,当金融危机幽灵般从隐秘的角落里窜出,迅速组成一支势力强大的“黑暗军团”,要肆虐全球时,河南工业企业以极大的勇气拔出了自己的剑——他们优化企业管理、运作机制,增强内生活力,抓住机会,奋力反扑,直到曙光乍现。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4.6%,实现利润2377亿元,增长10.7%。
去年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首次出现了同比正增长,复苏迹象初现。
2010年1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20%,延续了良好态势。
这其中,河南服装业堪称代表。郑州是全国最大的服装加工集散地,2009年下半年,郑州的服装产业如同归来的王者,率先复苏。身处劳务大省更是给了它极大的便利:当珠三角的服装企业遭遇用工荒,大批的订单就在眼前不敢接时,它们却有能力吃下更多订单,即使自己生产不了,也可以转给兄弟工厂。
订单多得自己生产不了,还要转给别人
陈新安最近很焦急,但这种焦急让他感觉很幸福。他是郑州市荥阳鑫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他焦急的是,公司春节前后接了很多订单,自己的公司生产不了,需要联系别的小服装厂帮忙加工。幸福的是,2009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为金融危机到来后,日益减少的订单而发愁,四处找米下锅,而此时,他再也不用为此发愁了。
这家公司一直在做外贸订单,和广东、上海等地的服装企业建立了长期联系,但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他们一下子晕头转向,因为他们接的多是服装企业的二手、三手订单,随着出口形势的变化,他们到手的订单明显减少,无奈减员,压缩开支。到了2009年下半年,他们和外贸部门直接取得了联系,接的多是一手订单,不但挽救了公司的命运,利润有了较大增长,而且,能随时和国外的客商见面沟通。
今年春节前,他们接到了一批来自国外的订单。订单多了,却让他们犯了愁,公司的加工能力有限,只好和一些小的服装加工厂联系,把一部分订单转让出去,“现在还有不少外贸部门给我们打电话,要给我们订单,但我们不敢接了。仅现在接的单子,我们公司24小时不停产,也要到6月底才能完成”。
不仅是鑫源公司,郑州多家外贸出口公司都是如此。订单增多的背后,是近年来河南已经把服装业当做支柱产业来抓,女裤的产销量达到了全国第一,“特别是郑州、洛阳、安阳、南阳等地都有大批的熟练工人和加工能力。这一切,都在吸引着中东、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的注意,他们纷纷把订单从沿海转移到了这里。”郑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秦自成说。
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刚介绍,2009年,沿海很多外贸企业已经没有了优势,河南逆市而上,多数服装行业从以前接二手、三手甚至四手单,转为接二手单、一手单,利润增长。“仅郑州就有30多家公司接的订单做不完,有5家的单子已经排到了年底。昨天,我还接待了欧洲的一个考察团,他们非常满意我们服装加工的基础、技术和生产能力、品牌,想把业务放到河南,但我联系了几家公司,都没有那么大的加工能力。”他有些遗憾地说,“现在是工人不够,工厂只要有工人,就有做不完的活儿。来河南考察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服装企业正在为招工难而犯愁,他们看了河南服装企业红红火火的情况后很是羡慕。”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