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09年东阳经济发展综述

     龙腾虎啸;腊尽春回。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9.1%;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同比增长11.8%;外贸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5.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955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9元,同比增长11%。其中GDP增幅自2004年以来首次高于金华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3项指标增幅位居金华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投资额4项指标增幅位居金华市第三。我们手捧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欣喜地送走了危机重重的农历己丑年,迎来了充满生机的庚寅年。这组沉甸甸的数据,充分表明我市经济在抗击金融危机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阳光总在风雨后,眩目的彩虹让人激情勃发。虎年年初,回眸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经济发展留下了一道道鲜明的印记。

      危机当前树信心

      2008年年中,全球金融“海啸”奔腾而来。我市民营企业众多,外贸依存度高。大洋彼岸经济巨头的一个“喷嚏”,几乎在同时就让东阳的经济主体感受到了阵阵凉意。

      市委、市政府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这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破坏范围很广的全球金融危机深不见底,2009年东阳经济面临的挑战将异常严峻,前所未有。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等领导带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商讨对策。在集中全市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后,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确立了2009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保稳促调抓落实,努力在推进经济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危机之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希望。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东阳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六方面的机遇:宏观政策调整、企业运行成本明显下降的机遇;东阳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一轮增长前期的机遇;东阳人心逐步得到凝聚、发展氛围逐步浓厚的机遇;对外形象有所改善的机遇;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的机遇;东阳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地位可塑性还很强的机遇。这向全市人民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机遇与挑战交织,但机遇大于挑战;东阳经济社会正面临着难得的实现奋力追赶的重大机遇。

      为凝聚人心,提升发展信心,我市适时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东阳人文精神大讨论。大讨论表面上是务虚的,本质上却是务实的。贯穿全年的这场大讨论,不仅提炼出了“崇文重教、大气包容、精工善艺、创新图强”这一与时俱进的东阳人文精神,还使每一个参加讨论的人都接受了思想洗礼,许许多多的东阳人灵魂深处受到触动,并转化为创业创新的具体行动。野风集团加大了回乡创业步伐,对东阳生产基地的投入不断加大。新办的康吉尔药业有限公司已完成基建和设备安装,正在着手进行GMP认证;野风新材料公司已投产的钒氮合金项目前景看好;野风塑胶公司呈现出勃勃生机,产能不断提升;老牌的野风药业有限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全市一批中小企业家富而思进,争创新业。

      组合出拳抗危机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迅速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市委、市政府快速响应,审时度势,及时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政府特别奖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激励措施,狠抓各项政策落实。

      工业是东阳经济的立身之本。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主多元”“兴工强市”战略,以“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为主抓手,狠抓工作落实。牛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我市就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并确定了37个重点技改项目;第二天,张仲灿、陈晓等四套班子领导走访企业,了解节后开工情况;随后,我市成立8个区域联络组,主要领导分组带队,北上南下,联络在外的东阳籍实力企业家,动员有意向的企业家回乡创业。年中,我市相继举行“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推进落实和镇乡街道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等专题会议,进一步强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牢牢抓住工业投入不放松的理念,加大对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在家乡人民和相关政策的感召下,在外东阳籍人士(企业)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东阳人经济向东阳本土经济转化的热潮逐渐形成。2009年2月,广厦明凯照明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张仲灿、陈晓、蔡志成、王正明等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参加,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这家企业的多幢厂房目前已结顶;随后,由康恩贝集团投资的健康产品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城北工业新区,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8000万元,又是一个大型回归项目。仅去年一年,全市共有23个“回归”项目开工建设,37个“回归”项目签约。与此同时,本土企业也加大了投入,加快转型升级,如横店集团、花园集团等掀起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热潮。去年6月,由中核集团与横店集团强强联合成立的中核苏阀横店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经过4个月的努力,两家亿元企业,横店集团下属企业太阳能事业部电池片厂和花园集团旗下的浙江昌兴铜业有限公司相继建成投产,创出了牛年超常规发展的步伐。在危机之下的2009年,全市投资力度不减反增,新增规上企业117家。

      建筑、木雕、影视旅游等特色经济是东阳的金名片,也是东阳经济在危机下企稳回升的关键所在。在金融危机下,我市建筑企业更加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更多的企业开始从单一的房屋建筑向国家重点投资的路桥、市政、园林等多专业方向发展。全年共有46家企业通过主项升级或增项升级,升级资质52项。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我市建筑企业不断创新管理举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6.3亿元,同比增长16%;新承接业务合同额887.6亿,同比增长18%。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市建筑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国际市场上承揽了5.7亿美元的工程,2009年已完成超亿美元的工程。我市建筑业总产值、一级以上资质企业数已双双跃居全国县级市第一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制定政策引导、打造木雕产业园区平台、举办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加大龙头企业和木雕专业市场培育力度,加强木雕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东阳木雕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继“东阳木雕”成功注册为证明商标后,去年7月,我市又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木雕之都”和“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东阳世贸城木制工艺品市场成功转型升级为“中国木雕城”后,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木制工艺品集散地,打造中国最大的木雕(红木)家具集散地,实现了华丽转身。横店、南马等地的木雕(红木)家具产业越做越大。去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吸引25万人次参观,现场成交额和订单量分别比上届增长60%和70%。木雕产业已在推动东阳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旅游经济强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持续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使政府在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市场运作、完善基础建设、引导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我市按照加快构建“南中北联动,文化旅游融合,商贸旅游共荣”的“一轴三区”大旅游发展格局的要求,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强化了旅游项目建设,政企联手拓市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7.07万人次,同比增长9.95%;实现旅游收入36.43亿元,同比增长11.47%。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首站告捷!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于太原开赛
      聚焦“六新”助力转型——缝制机械职业技能竞赛在龙城举行
      1-7月缝制机械经济运行情况
      智能制造看江苏——江苏缝制机械产业整体情况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