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波及时装业 奢华风气流行反衬萧条
金融危机波及到时装行业。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流行奢华风格,其实是经济不景气的典型标志。
奢侈品牌一直号称自己是在萧条市场中里最抗“跌”的商品,但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也不免会感受阵阵寒意。《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一位投资商打电话给游艇公司,问能否取消他先前订购的价值2500万美元的游艇。而在英国,由于顾客群不断缩小,英国高级定制时装生产商哈迪·埃米斯濒临破产。
奢华反衬萧条
英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哈迪·埃米斯创立的同名品牌流着“蓝血”——埃米斯本人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用裁缝长达数十年。
1945年,埃米斯创立了这一品牌,专为上流社会女士制作高级时装。1951年,当年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第一次尝试埃米斯的服务,要求制作用以访问加拿大的服装。自此,女王穿着埃米斯服装近半世纪。为奖励埃米斯,女王授予他爵士身份,颁发王室供货许可证。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博物馆纺织和时装馆负责人埃德维纳·埃尔曼说:“埃米斯能让顾客看上去非常棒……他把英国社会理解透了。”
埃米斯在美国也取得成功,他设计的高级定制时装可以与法国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媲美。
但定制女装客户群日渐萎缩。尽管埃米斯的设计依然经典,但无力挽回大局。埃米斯2002年退休离开公司,2003年去世。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时装讲师阿利斯泰尔·奥尼尔说:“埃米斯充满人格力量,他死时,公司也有一部分跟他去了。”
最近几年,哈迪·埃米斯公司连年亏损。今年4月开始,拥有哈迪·埃米斯公司49%股份的阿雷夫品牌有限公司为哈迪·埃米斯公司注入资金150万英镑。但9月下旬,阿雷夫表示已“无法提供必需的帮助”。哈迪·埃米斯陷入困境。
哈迪·埃米斯的命运不是个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奢侈服装品牌在悄悄调整战略。流光溢彩的巴黎时装周5日落下帷幕,各大品牌精彩的时装秀无法掩饰时装业的潜在危机。
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业面临尴尬。《时尚芭莎》杂志美国版总编格伦达·贝利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上每当人们经历困难时期,时装总是会表现其奢华一面。每个人都想做梦。”
英国《卫报》报道,已经有一些时装品牌和商店遭遇困境。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与房市联系紧密的零售商,包括窗帘经销商罗斯比以及在商场营销的品牌Miss Sixty等。
这些景象,正在印证经济学家所总结的“土豆现象”:饥荒、大萧条来临时,土豆的需求和价格反倒上涨。因为“当需求和消费削减的时候,先削减的是奢侈品和高档产品,但必需品和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反倒上升。”
亚洲一度成为奢华新宠
过去5年间,随着亚洲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亚洲跃升为全球最重要的奢侈品市场之一,为奢侈品牌的利润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新动力。然而,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迹象显示,今年奢侈品在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在下降。
这一现象已引起奢侈品销售商的忧虑。不过,也有奢侈品牌指出,判断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亚洲奢侈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为时尚早。
奢侈品在拉丁语中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指的是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消费成为有钱人的象征之一。像路易·威登、卡地亚、劳力士、欧米茄等都是亚洲人追捧的奢侈品牌。
奢侈品牌顾问拉达·查达表示,过去5年间,亚洲为路易·威登、古姿、劳力士等奢侈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利润增长。“亚洲对于奢侈品行业保持必要的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查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的一份数据显示,日本以41%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但有迹象显示,亚洲股市暴跌和亚洲各国存在的经济问题已影响了亚洲人对于奢侈品牌的胃口。
最近,香港一位收费很高的发型师在给人做头发的时候,开始向客人推荐剪短头发,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客人的回头率。
日本零售商日子也不好过。根据日本百货公司联盟的数据,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8月份,百货公司的销售量下跌了3.1%,是连续6个月以来的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