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来:与缝制设备有关的事儿
最近对于宏利来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雪元来说,思考最多的事情就是厂里的服装生产装备升级换代问题。眼下,恐怕没有哪个时刻比现在更让他体会到先进装备对于服装生产企业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新旧设备两重天天
2004年,自1993年起步的宏利来迁入位于苏州旺山光电工业园的新厂区。这里厂区宽阔,建筑排列整齐,气势不凡,且配套完备,为员工们所倾心。新厂区设有5个生产车间,车间里加起来约有两千多台(套)不同品牌的服装生产设备。这里有2009年新购的生产设备,也有20世纪90年代初建厂时引进并使用至今的普通平缝机服务于生产,并且普通生产设备比例颇大。
可以将宏利来5个车间视为5个小分厂,每个车间均有一个“厂长”进行管理。5个车间中,第一车间配置的服装生产装备最为精良,这里被视为展示宏利来生产实力的窗口,徐经理直接工作在第一车间,平时大家都称他“徐厂长”。走进第一车间,人们可以看到裁剪、缝纫、整烫、货运4个分区明确,分而不散,一切井然有序。这里安放着来自美国格柏的裁床和拉布机,安装有瑞典铱腾的两条吊挂系统生产线,配置有数台来自意大利JM的贴袋机,进口的日本重机、兄弟的专用设备,比如钉裤襻机、钉袋口机等,也有为数众多的重机、富山电脑平缝机以及中森、关西等品牌的专用设备。在宏利来,并不惟某一品牌的产品是尊,像第一车间里的服装生产设备有来自各种品牌的自动化装备。
与第一车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其它个别车间里大量使用的依然是引进多年的普通平缝机,在一些老车间还使用着不少标准公司早期推出的高速平缝机。装备不同,员工喜爱的程度不一。在一些设备陈旧的车间工作的员工私底下难免抱怨,总认为旧设备不能实现高效率的生产,做起活来也不如电脑平缝机轻松。这种看法,已经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近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全部订单来自海外市场的宏利来也遭遇前所未有的订单缩水的情况。跟许多企业一样,订单缩水,人员也随之流失。2009年年底,宏利来还有缝纫工一千二百多名,同比减少近400人,而关键在于流失的员工主要集中于设备陈旧的车间。
影响不仅仅如此。从2009年下半年起,宏利来发展了二十多家新客户,订单增多,70%的市场恢复。当生产订单随经济形势的好转而回流之后,这家拥有两千多台套服装生产设备的外贸生产企业也面对缝纫工缺乏的现状。更让徐副总经理头痛的是,每一次应聘者走入工厂,从第一车间一路看到其它车间时,其表情也由晴转阴。看到大量陈旧的设备,应聘者摇头的动作让徐经理深感无奈。他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在各家服装企业都缺乏熟练工的情况下,招不到合适的人将对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对设备,期望有很多
宏利来的产品100%出口欧洲,它与英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挪威、希腊等国家有十多年的业务联系。与一般的服装生产企业不同,宏利来所生产的产品十分特殊,主要生产防护服、反光服、工装等特种用途的服装。这些服装的面料以化纤为主且面料多样,比如反光服就有牛津纺类、PU针织类、T/C类、针织类,除此外宏利来也生产夹棉、双面绒的产品。总体上,宏利来生产的服装面料以中厚料居多,主要为海外客户做来样加工,订单总体稳定,生产服装的种类也固定,面料常年基本无变化。
特殊服装的生产,对服装生产装备也有更多的要求。“需要引进更多自动化、节能的设备,还有特殊用途的工业缝纫机。厂里生产的服装衣料厚,缝纫设备和零配件的‘吃厚’能力一定要好。像我们使用的都是20#、19#的粗针,最细也要16#,如果机针刺不透缝料而弯曲,就会产生跳针。”徐经理对生产装备的面料适应性作了重点强调。“有时候需要从一层面料直接缝纫到多层面料,适应不强的设备就无法缝纫,比如用埋夹机拼接裤缝时就经常遇到。遇到缝料厚薄过度比较大的服装,我们专门购置了重机的一款‘吃厚’能力强的埋夹机来生产。”
在这里,显然能够适应宏利来服装面料的设备更受欢迎,否则即使装备再先进也只能束之高阁。在第一车间的裁剪区,格柏的裁床已经闲置近一年。“如果是用作针织批量生产,使用这个裁床会非常好。但在我们这里,它的好处无法发挥出来。反光服和防护服以化纤为主,且上浆多,容易粘刀。使用裁床时如果铺布约70层,裁刀在高速工作时发热就容易熔化缝料,粘刀不说缝料还会粘在一起。如果减少铺布层数,就会增加纸张之类的物料消耗,也增加了工作量。我们目前还是使用电剪刀裁剪为主。不仅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每年几万元的维护、保养费也显得有些昂贵。”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服装企业来说并非所有的先进装备都能够满足自身生产的需要,不处理好这点,再先进的装备也是浪费。
出于缺工和用工成本考虑,宏利来希望能够用先进设备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而能够满足其生产需要的先进装备正是其最需要的。眼下,宏利来为45%左右的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以往鉴于社保无法转移,很多员工不会主动提出缴纳。从2010年开始,社保将逐步实现全国转移,需要缴纳的员工数量增多。今后,政府可能要求企业提高缴纳社保的员工的比例,这些支出并非小数目。因此,徐厂长非常看重服装生产设备在顶替人工、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能方面的效用。在车间里,有一款来自日本兄弟的卷裤袋边口的设备,这款机器在双针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卷边的辅助装置。徐厂长说,以前这道工序都是靠人工将袋口边卷好再缝纫,速度慢,产量低,现在使用这款机器,能够实现全自动卷边、缝纫,一天最高可以加工三万多个裤子口袋,顶了过去十多个人工的工作量。只要能够实实在在为生产创造效益,宏利来素来愿意在服装生产方面投入。自2004年至今,宏利来先后投入一千五百多万元用于第一车间装备的升级。
在参观宏利来车间的时候,徐厂长每介绍一款先进设备的功效时都会计算它的产量和创造的效益。比如他向笔者算过这样一笔帐,一台电脑平缝机的价格算作5 000元,一台质量上乘的普通平缝机价格算作2 000元,使用电脑平缝机每台机器一年可以节约五六百元的电费,3台电脑平缝机相当于4台平缝机的生产效率,可以顶替5个人工。他经常研究设备,只要能够创造效益,他十分鼓励引进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
跟许多企业看重设备品牌的情况不尽相同,宏利来并不把品牌作为引进设备的第一考虑因素,进口的或者国产的,只要满足其生产所需就可以。徐厂长介绍说,“就像电脑平缝机,在我这里,重机和富山使用的效果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们使用3年多国产电脑平缝机也未出现什么大的质量问题。毕竟,近几年国产电脑平缝机发展很快。所以,只要能适应生产就行。但特种工业缝纫机,还是国外品牌做得好,希望国产设备生产商能够努力做好。”
不仅如此,宏利来还更看重售后服务。“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像你们这样的媒体转告设备制造商们,将设备卖出后更要做好服务。”徐厂长如是说。比如,跟购置进口设备的许多服装生产企业一样,宏利来也为进口设备售后服务的问题头疼。工厂里有意大利、德国进口的专用设备,品质和性能一流,但是当出现配件问题时就麻烦了,往往被告知要等待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到货且价格不菲。这一问题在重机、兄弟等品牌的进口产品上也有遇到。就这样的情况,国产设备制造商比之更为灵活,售后服务也能及时到位。
在徐厂长看来,供应商不仅推出新设备、新技术,做好售后服务,还应该注重通过培训使客户深入认识和了解设备的性能、技术。“我们不可能跟随供应商更新产品、技术而换设备,我们跟不上他们推陈出新的步伐,毕竟一款新产品还未吃透,我们难以再引进另一款新品,希望供应商能够自己或者联合经销商经常地开展技术培训。”这点想法值得设备生产厂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