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缝企在奋蹄跃进之势的冷静思考
2007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结束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连续八年的高速增长,行业大调整提前来临,曾被誉为“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的浙江台州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两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调整与创新,台州缝企在危机中悄然蜕变。感受到了缝制机械行业别样的温暖。但奋蹄跃进之势,必须要有面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和应对策略,方可能实现即经历风雨,又必见彩虹的辉煌未来。
1,行业凸显“用工荒”
走进台州,我们都能在不少企业的门口看到类似这样的招聘启事。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是技术工人的短缺,今年的“用工荒”从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各类人才都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2009年初,行业的持续性下滑使得不少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精简人员,行业人才严重流失,导致部分外地工人对企业、行业失去信心,不再留守。到了2009年底,市场忽然短期大幅回暖,企业普遍应接不暇,却又因短期内对未来持保守态度而不敢盲目大幅扩招;另一方面,工人工资成本增高、技术人才培养成本高、人才行业内频繁流动也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用工荒”难题,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劳动力短缺”,其根源在于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成本的不断提升,“低成本用工”时代已成为历史,人力成本攀升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企业,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在低人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的未来,依靠什么去参与竞争和赢得市场?
2,价格战逼利润探底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波,2009年以前的台州缝企似乎总是喊喊而已,无论喊得有多厉害,均可通过各种手段化解,企业还是能够保证一定的赢利空间。然而,今年似乎有所不同,在连续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再一次相继下调产品价格之后,台州缝企感受到了一丝真正的“寒意”,似乎使尽浑身解数亦无法再多挤出哪怕1%的利润空间。无怪乎,不少缝企抱怨“缝纫机卖出白菜价,你说哪里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而正是这种紧逼行业产品价格底线的趋势,从另一方面来看,又迫使企业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型,要么退出,要么加快发展求得生存,行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
3,品牌侵权频频现
从“产品抄袭”到“商标侵权”,2009年行业品牌侵权纠纷明显增多。在台州,调研组不止一次听到各企业对“商标侵权”现象的深刻控诉。相比于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在金融危机笼罩下的2009年,企业订单量少而珍贵。在这样的背景下,曾被各企业忽视的仿冒、侵权等令企业荣誉形象受损行为受到广泛关注,飞跃、宝石以及其他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谈到品牌侵权,宝石董事长阮小明深恶痛绝,细数着近年来一起起的侵权事件。他不无感概地表示,品牌侵权案件的发生,尤其是“商标侵权”,不仅仅削薄了企业的利润,损坏了企业品牌形象,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还对整个行业市场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4,生产管理待提升
从个体生产到集成化生产,从零散采购到集中供货,从单台推广到批量销售,台州缝企在成本控制方面似乎已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然而,还不够。行业产品利润的进一步削薄已成为既定的事实,要么继续压缩生产成本,转化优势;要么失去成本优势,退出市场竞争,摆在台州企业家们面前的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艰难之路。
对此,中森董事长陈彬提出,“如今只有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管理,严控管理成本,从管理要效益。这将是未来台州缝企发展的必然模式,也是长期趋势。”
要从管理要效益,首先做好精细化管理,这是近年来杰克公司的管理心得。杰克董事长阮福德曾算过这样的一笔账:2009年杰克公司通过节约生产、精细化管理等贡献约5%的利润。然而,这仅仅是个案。目前,众多台州中小缝企虽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期望,但如何去做,人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一路走来,体会着台州缝企的信心与坚持,正如宝石董事长阮小明所说:“我们不光要戴宝石,还要将产品做成宝石”。我们衷心地期待,台州这个中国最大的缝制机械制造基地,能够克服各种困境,在调整中展现新的魅力,真正成为闪耀世界的“缝机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