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出口大国之隐痛
毋庸置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一件衣服从诞生到废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碳关税”是指对高能耗产品的进口,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实质就是披着漂亮外衣的保护主义而已。“碳关税”一旦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成本,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贸易壁垒“新面具”
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的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很显然,发达国家的这些碳关税举措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举措,打着环境保护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行贸易保护之实。碳关税一旦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产品出口将会遭受更加苛刻的“绿色壁垒”。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素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世界所知。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这是极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如果每个企业都熟视无睹,压力会越来越大,最后受害的将是所有业内企业。国内的服装行业应该警钟长鸣,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做好准备,否则未来激增的出口成本就会如洪水猛兽般侵蚀企业。
中国是服装大国,碳的排放量是惊人的。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把这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较大碳排放权的国家之一,但是各有关方面和相关企业却还并不熟悉该如何进入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这将不利于争取碳交易市场的竞争优势。
对行业的影响冲击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大多是以化学工业为主支撑的,化学纤维、化学染料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不少产品的低价格也是靠损害环境换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其中,服装行业能耗为1.05吨标煤/吨服装,织造行业能耗为0.95吨标煤/吨纤维左右,印染行业能耗大体在2.5―3.2吨标煤/吨纤维之间,平均为2.84吨标煤/吨纤维,印染行业约占全行业能源的58.7%,成为纺织业节能改革的重点。生产环节的减排,这是纺织服装企业能做的,也是近年来一直在做的,更是必须做好的事情。此外,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依然存在,如低价的劳动成本、娴熟的技工等,一旦实现碳关税,中国产品的成本势必会增加,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碳关税”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同时,在过去的十年,世界纤维产量增长了2204万吨,其中中国增长了1277万吨,占58%。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密集以及工业发展阶段的要求,全球纺织业已经或正在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也促使中国纤维加工量保持着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我国全行业服装产量为406亿件,按照这一数字计算总碳排放量,结果无疑将是惊人的。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