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珠三角调查:去年工选人今年人选工——求解民工荒的真相

      “民工荒”是一连串事件,但究其本质,根植于结构错位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彻底

      阳春三月,回乡过年的农民工大多返城开工。但发轫于去年下半年的民工荒,在珠三角、长三角、大连、青岛、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普遍出现,薪酬普涨之下仍一工难求。

      政府部门、媒体、坊间对民工荒之有无和轻重各执一词。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采访了解到,各地制造业、服务业缺工现象十分普遍,程度较之往年更趋严重。数月以来,持续的民工荒俨然已成企业老板的梦魇和当地官员的心病。

      涨薪仍缺工

      为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广东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按照级别给每名干部下达招工任务,规定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要帮助企业介绍工人100人以上,科室负责人负责招10人以上,普通干部职工负责招5人以上。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河源高新区内企业接获订单大幅度增加,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用工需求激增,区内用工缺口高达两万人。而相对于整个珠三角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河源只是冰山一角。

      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人才市场了解到,早在去年下半年,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缺口,而节后这一缺口又进一步扩大。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广州目前用工总量为683万人,缺工15万人以上,深圳市缺工20万人以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调研显示,目前广东企业缺工总量约90万人。

      “去年此时还是工选人,可现在是人选工了。”南方人才市场招聘顾问高金萍慨叹。自2003年下半年起,民工荒每一两年就出现一次,但这次程度尤为严重。

      东莞最大的人才市场——智通人才市场节后一周内举行了五场招聘会,3200多家企业进场招工。2月27日,9000个招聘职位来了1.3万求职者,而这竟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首次求职者人数大于职位数。

      佛山用工缺口高达28.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劳动力供求情况由去年的1∶1变为目前的1∶3,一个工人对应三个岗位。

      此外,在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了解到,珠海缺工3万人,江门缺工10万人,中山缺工6万人,供求比都徘徊在1∶2到1∶3之间,供不应求,失衡明显。

      而去年的此时,2009年2月,广东省劳动部门公布的供求比例还为1∶0.8。意味着1个求职者只对应0.8个岗位,有20%的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与收入分配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表示,季节相同而行情迥异,说明外部经济确有回暖。

      目前,珠三角缺工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玩具、五金、皮革制品、纺织制衣、家具制造、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最缺少的岗位是一线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即普工和技工。这些企业主向记者表示,用工缺口的主因是订单数量增加。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很多企业招工人员一改往日矜持摆谱,主动热情,散发有关他们公司的介绍传单,很快,记者手里就被塞满了招工企业的介绍传单,恍然间,招聘会仿佛成了推介会。“老板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热情。”一位在佛山招工的陶瓷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承。

      在东莞人才市场,企业为尽快招到工人,纷纷贴出“急聘”“急需”“急招”字样,尤其针对普通工人采取“团购”战略,注明“50人”“100人”,更多的则是“数量不限”。

      招聘会外的招工同样火爆。东莞人力资源中介王鹏表示,目前委托他代为招工的企业数量较去年翻了一番,中介费也上涨了50%。很多企业还请职工代为介绍同乡、朋友,每个奖励200元-500元不等。

      企业的焦急不难理解,每天缺工的代价是真金白银的流失。东莞某电子器件厂六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才能满足手上订单,而现有工人包括行政、财务等管理人员全部投入生产一线,也只能勉强开够三条生产线。“这等于每天都在亏钱。”该厂张姓老板心急如焚,严令该厂招工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对应聘者要主动热情”。

      既然缺工,那就加薪多招工。事实上,这正是很多企业的应急之道。

      为尽快抢到工人,很多企业现场提薪,同类企业互相攀比竞争,互不相让。很多招工海报的薪酬数字都有改动痕迹,某制衣厂上午普工底薪还是1500元,在苦候多时没有斩获后,下午将工资改成1800元,学历要求也由高中降到初中。

      各地企业还纷纷绞尽脑汁,将高温补贴、带薪休假、包吃包住甚至传统节日红包、年末喜宴等能写上的福利全都写上,甚至还考察参照其他企业的“特色福利”,只要是本公司能办到的,请示老板后一律写上。至于签署规范的劳动合同、社保等,已经算是基本要求。

      南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目前一些制造业企业为招到工人而提高薪酬,但由于很多企业从事的是无品牌低附加值生产,利润空间微薄,难以大幅提高薪酬,招工力不从心。据南方人才市场统计,广东省去年下半年企业平均薪酬已上涨10%-20%,但用工紧张状况仍未显著好转。

      手下有雇工400人的广东花都皮具厂杨姓老板介绍,该厂目前月薪已提高了300元,普工工资达1800元,每月要多付12万元的成本。再加上管理成本,每月要多掏15万元左右。

      “我现在每双鞋也就赚十块钱。不能再加薪了,要不真的亏本了。”杨老板一脸苦相,感慨赚钱越来越难。他坦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与他这样的民企基本没什么关系,好不容易挺到金融危机好转,订单多了,民工荒又成了一个槛。杨老板介绍,不少类似他这样规模的企业由于民工荒期间高涨的用工成本而被迫选择关门大吉。

      “长期重复无品牌、低附加值、利润微薄的低端制造业,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梁小民向《财经》记者表示。

      新西部的吸引力

      “和南下广东相比,我更愿意留在重庆发展。”赵民辉高中毕业后在广东呆了半年,最后决定留在重庆。

      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户、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的来源地,重庆几乎与广东同时出现民工荒。重庆华威人才市场总经理袁瑜向《财经》记者介绍,重庆企业普遍存在缺工现象,机械制造、化工、房地产、物流等行业都在大量招人。

      许多本地民工留在重庆,外地民工也开始选择到重庆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去打工。薪酬是直接原因之一。相比于广东,重庆的薪酬并不低。

[1] [2] 
  • 相关阅读
    1. 从开放引领走向创新引领:‘十四五’上海发展理念转型思考
      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顺风车,你搭上了吗?
      疫情引发服装消费和产业发展新变化,服装行业如何把握发展主动性
      2020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服装行业发展趋势!这6大爆点你抓到了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