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无缝内衣的启示
对于商人来说,这是一个迷人的城市。
有超过60%的义乌市民拥有工商营业执照,义乌工商学院的副院长贾少华说,“它的人均银行存款和汽车拥有量可能是全中国最高的”。
人们用各种奇妙的语言来描述它,它自己的口号是“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
不过,在过去的两年里,这里的生意人中间,谈论最多的却是危言耸听的流言,不断有公司解散清算的消息传来。
幸运的是,现在看上去,厄运似乎已经远离了这个城市。在拿到今年2月份的工业运行数据时,主管工业的官员迫不及待地宣布:义乌经济实现了V形反转。
企业的生存故事当然比数据来得更生动,它们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有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这往往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某种新方向。
义乌无缝织造行业发生的变化正是如此。
什么叫无缝织造?
即使放在全世界,无缝织造都是个新兴的行业。
“无缝针织的概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也是在2000年左右真正流行。”浙江棒杰针织老总陶建伟说。
陶建伟原本是生产衬衫的。当地的大陈镇是中国有名的“衬衫之乡”。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被无穷尽的低价竞争所困扰的义乌商人,在见识了无缝针织的先进性后,激动不已,随后义无反顾地停掉了衬衫厂,做起了无缝服装。
无缝针织就是通过电脑控制,直接将纱线织造成成衣。在传统的服装行业里,工厂出产成衣之前,还有很多道工序。比如先将纱线织成布,再将布裁剪,最后才缝制成服装,而无缝织造都省去了这些环节。
现在,义乌已成为中国无缝服装最主要的产销基地。
义乌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电子提花针织机6000余台,2009年产值达到60亿元。义乌市无缝服装行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全球的25%。
金融危机后无缝织造业碰到了什么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在全球都举足轻重的行业,依然还是没有能够逃过金融危机的灾害。
“现在发展下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有些企业规模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个产业的外贸依存度太高。”陶建伟的另一个身份是义乌市无缝织造行业协会的会长。
所有关于这一轮金融危机后果的描述,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首先是出口量的下降,接着义乌的这些老板们,发现自己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因为客户不能及时付账,再接下来,如果不多加小心,自己也会陷入困境。
“去年外贸订单萎缩了约1/3,打击不可谓不大。”浙江国奥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姚定说。
我们不应该小看这些老板们的商业智慧,虽然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受过系统的学院训练。
但是他们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联合。
六家无缝服装的领军企业决定抱团
2009年年初,博尼、棒杰、怡婷、万羽、超凡、伊彤六家义乌无缝服装的领军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试图进行整体合并。
“它必须庞大和坚固,足以应付危机的剧烈冲击,使义乌无缝服装产业在金融危机面前,不至于垮掉。”陶建伟描述。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