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开门红”留问号
服装订单增价格降
本报讯(记者韩玮实习生陶思睿)昨日,武汉海关公布今年1-2月我市出口成绩单,显示出口14.5亿美元,同比增长76.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1亿元,同比增长108%。“开门红”究竟是否真的“红”呢?
昨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人士了解,武汉的机电产品进大于出多年,去年扭转为出大于进后,今年1-2月份也延续这一态势。今年武汉出口额在中部6省居首,中部另5省出口总和与武汉差不多。
据悉,在今年1-2月的机电出口中,船舶出口比较显眼,同比增长125.8%。但该人士坦言,这与结算周期有关,并不具有持续性。记者从湖北造船民营老大武汉百步亭环宇公司获悉,2007年和2008年接的订单今年进入交船期。该公司今年要交10条船,总金额将近20多亿元,去年只交了2条。据悉,从去年至今,该公司还没接到新订单,今年的红火主要是“吃老本”。市商务局人士坦言,明年船舶出口的增长很成问题,目前我市一些大型船企虽接到少量订单,但价格很低。
对于纺织服企来说,在今年订单猛增的态势后面,也要打个问号。武汉爱帝有关人士透露,今年比往年订单好很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外订单蜂拥而至,原来只有德国、比利时的订单,今年来自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订单都涌向爱帝。“订单虽多,对方压价厉害”,主因是本地纺织服企议价权不够。此外,最近原材料飞涨也在挤压利润。据称,棉花、化纤涨幅在15%以上,以往32针的棉纱价格在18500元-20000元/吨,今年上涨至23500元/吨。“这边挤,那边压,价格怎么上得来?”
市商务局人士同时分析,今年头两个月,显示器、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增幅虽然看起来可观,但主要因为去年基数太低,今年与2008年同比只是持平或略低,只能算作恢复性增长。该人士认为,目前的形势正印证了温家宝总理关于“今年是经济形势最复杂一年”的说法,企业和政府都必须在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