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界》年度观察之二:外贸突围战,攻守之间的抉择

      《服装界》年度观察之二

      这是一个团队的战役

      然而,突围并不轻松。

      时间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未来之前,温州服装业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很多小企业纷纷关门。

      欧美单子呈继续减少的态势,另一方面也有国际订单在转移。

      “现在我们把衬衣、内衣等订单放在孟加拉,”一欧洲采购商说。

      “公司已经将20%—30%的订单转移到印度等地区,”总部在意大利的百货公司Gruppocoin买手李小姐说。

      而危机到来时,梦娜主动放弃了一些交付款项不及时的国外小订单,专注于服务好大客户。公司和大客户签订新合同时,提出单价要上涨15%。

      经过几轮谈判,双方约定将单价提高8%。

      这时,梦娜还积极开拓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市场。

      “2008年第四季度大家都有点懵,都在挣扎。但是2009年情况就不同了。”北京铜牛集团总经理刘杰说,“欧洲上半年和我们合作量上升了100%。”

      “是软实力起了作用。”刘杰说,“危机时刻,国内客户也更加关注产品内在质量,所以订货向优质企业集中。”

      对刘杰的话,温州奥奔妮董事长郑晨爱也很赞同。

      “订单做不过来,欧美客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他2009年初也这样说:温州有其庞大的 “温州网络”。这里是华侨之乡,固定客户基本都是以前从温州走出去的亲戚或者朋友。

      然而,他们并没有单纯地依靠“温州网络”。

      2008年7月,温州服装业首次“抱团”参加香港时装展,面向新海外客商揽订单。

      随后,2009年1月11日,他们再次参加香港时装周。

      这次规模更大,温州推出了8000款左右中高档服装产品,签订660个合作意向,大多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以及德国。

      两次出击,逐渐改变了以往靠温籍华侨老客户的侨贸订单模式,2009年开春,奥奔妮第一张单子就是从香港时装节上获得的。

      香港时装节给温州迎来“开门红”,2009年2月4日,温州商会抽查了66家企业,开工率达94%。

      5月4日,“穿在温州,足行天下”温州鞋服出口品牌推介会在105届广交会开幕式上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亲临现场为温州鞋服鼓劲。

      通过参加这些展会,温州接触到真正的国际采购商,新兴市场出口额迅猛增加。

      比如2009年1-7月,温州鞋对瑞士、古巴、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基斯坦、安哥拉、乌干达等增幅均在60%以上。

      而温州服装外贸在4月、5月、6月这三个月开始保持连续“正增长”。

      6月份,温州规模以上企业纺织服装鞋帽业工业总产值91.35亿元,增长2.8%,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值达58389万美元,同比增长6.47%。作为温州第三大支柱产业的服装业已实现率先突围。

      但参展的步伐并未停止。7月第三次参加香港展;9月组团出征俄罗斯服装博览会;10月底,参加南非国际纺织品、纺织机械及鞋类展览会,2010年1月参加香港服装节。

      “自参加香港时装节以来,我们的业务量已经翻了四番。”浙江亿利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平说。

      已经是香港时装节常客的腾旭,客户资源也由欧美等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到34个国家和地区。

      一些单子,自己做不过来,就交给别的企业做。

      “国际客商来温往往一家一家地找企业,要花费好多时间,影响了他们下单子。”腾旭老总徐云旭说。

      她开始运营集研发、展示、商贸为一体的温州服装发展大厦。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