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界》年度观察之七:2010,价值突破的新起点
《服装界》年度观察之七
价值创新,对2010年来说,既为形势所需,更是时代之使命
“传统上吸引主流消费的品牌连锁店,其消费群体正在向下一个层次下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说,消费者开始用更少的钱买到同等质量、同样好的商品。
其实,“海外市场消费泡沫正在减少,”孙瑞哲说,价位从中高端向中低端下滑,理性消费趋势正在回归。
因此,他建议企业去关注消费结构调整下的“有效需求”变化,提供更具优秀设计、合理品质、价格相对低廉的“大众型品牌”。
显然,这对中国很多品牌来说,是一个绝好机遇。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品牌没有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北京阿尤品牌董事长尤鸿雁说:“这是因为我们产品有原创设计优势且价格低廉。”
在经济寒冬,原先消费高端奢侈品的人群会向中端转移,给周成建带来了一个“大发展之年”。
面对危机时代,“我们非常强调市场需求。”巴拉巴拉老总徐波说。
市场的变化也让他激动不已,原先父母亲希望孩子乖巧,现在则强调孩子要穿得漂亮时尚。
“根据这种需求,童装已完全成人化了,”徐波说,并且小孩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
而未来15年内,我国人口仍将呈上升趋势、国民收入水平仍将持续增长、农村城镇化将进一步加速。随着住房、社会保障等得到合理解决,衣着消费需求潜力有可能极大释放。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加速农村城镇化步伐,缩小城乡生活的差距。休闲品牌和运动休闲品牌将率先打开农村市场的大门。
而市场细分开始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
如礼服,我国消费者尚未形成着礼服出席特定场合的习惯,多数人使用套装代替礼服。礼服不仅仅在婚礼中使用,音乐会、酒会、时尚派对等场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着装要求。
如运动健身将成为未来“新贵族”、“新中产阶级”、正在步入社会的“新一代”的主要生活组成部分,并且会产生更多更新的运动项目,如远足、宿营、登山等,由此会出现更专业细分的市场。
再比如,首饰、鞋帽、箱包等服饰配件一并纳入服装配饰范畴。服装搭配饰品将逐渐成为日常衣着打扮的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话语权强不强是消费所决定的,不是生产所决定的,也不是流通所决定的,”华孚控股董事长孙伟挺说。
“我们以前是生产环节的对抗;下一步是消费层面的对抗。”孙瑞哲说,“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以销定产’。”
但是,很多品牌定位中高档,并且同质化严重。
比如男装,对消费者宣传也大都是“好男人”或“成功男人”。
再如女装,大多定位25-40岁之间的白领女性。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初入职场却常常买不到适合的衣服。
而更多的企业因为模仿而“死掉”。
在“七匹狼”商标注册,并成功运作之后,近30个“狼氏”品牌相继诞生,它们都希望借助已经有的“七匹狼”的名气,把自己品牌做大做强。
然而,据内人士透露,现在仅有少数品牌壮大起来,其他的发展一般,甚至“死掉”或者“半死不活”。
“在市场发展早期,这些企业的跟随战略,会带来不少利益,”有专家说,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缺少品牌文化的企业,必将走向衰落。
“一个品牌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才可以在品牌海洋里脱颖而出。”周少雄说。
“同质化和盲目跟风,最终的结果将是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实力不强的大企业沦为国际品牌的加工厂。”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说,“对中国市场再认识再定位再细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进行市场细分。”
那如何避免定位断档现象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一个品牌有几个系列,比如:××品牌,有一个“少女情怀系列”,还会有一个“金色秋韵系列”,多个系列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扩大市场份额,进而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