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大服装产业基地:当寒潮继续奔涌
早在一年之前,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就已结结实实地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啸的正面冲击。在纺织服装业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在这场寒潮中倒闭。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大型优质企业的“死亡”。在绍兴,两家在行业内有相当影响的规模企业华联三鑫和江龙印染,由于资金链断裂先后倒下,停工停产、遣散工人……同时也连带业内其他企业岌岌可危。
覆巢之下,完卵难存,当整个行业深陷其中时,男装产业也不能幸免。一些企业家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好像泰坦尼克沉船,到处是冰山和海水,不知道哪个出路才能逃生。”
不过当这场寒潮奔涌进2009年,它的杀伤力似乎已经有所削弱。这缘于全球经济复苏、中国为刺激经济回暖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行业和企业的积极应对。
对于中国男装从业者来说,2009年注定会让他们记忆深刻。在2008年的剧变之后,这一年中,一些新的特征显现,新的格局构建,新的思路也在成形。
宁波:立足国内
2009年10月,第13届宁波服装节开幕前夕,意大利佛罗伦萨议员马里奥来到宁波,作为佛罗伦萨服装协会主席和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意中协会主席,这是他第25次踏进这个中国男装重镇。
在他看来,相比于年初第一次到宁波,这个城市的那种在金融海啸打击下的悲观情绪已经没有了。
事实上,2009年,宁波男装业在和金融危机的搏击中,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
“到年底,集团的营业额能增长6—8%。”2009年年中,杉杉集团董事会主席郑永刚说。
同一时期的一个周六早上,在公司的厂房,几乎所有车间都在满员生产,一张生产简报上显示,某些工序每天完成的进度甚至超过100%。
支撑公司生产不间断的是内需市场,公司的西服销售网点在近一年来增加了400多个,带动销售增长16%,利润增加了10%以上。
扎根广大国内市场是杉杉一贯的原则。2009年3—5月,公司在全国30多个地方开展了服装下到地县的大型推广活动,仅这一项销售额就增加近8000万元,而杉杉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显出了它的竞争能力”。
与杉杉相似,宁波太平鸟集团也把应对危机的重点首先放在内销市场上。
2007年以前,太平鸟一直以外销为主,出口高达70%。而自2008年开始,公司将战略调整为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把产品定位在“买得起、快速、时尚和小批量”上。在自营店铺的同时开展网络营销,其魔法风尚网购社区开业前两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
正确的战略让公司底气十足,金融危机以来,太平鸟逆势而动,去年前5个月销售额增长40%,2010年突破50亿元的目标毫不动摇。
观察二者可以发现,依托国内市场、经营中低档产品以及畅通营销渠道,成为它们在危机中保持业绩的重要举措。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拥有13亿人口,经济实力不断增长,金融危机对国内需求影响有限,收缩奢侈品战线,扩大物美价廉、必需品产品线,加重内销比例,成为它们在2009年共同的经验。
温州:放眼高端
与宁波相反,中国另一个男装基地温州,在2009年的后半阶段,再一次显现出打造高端男装聚集地的意愿。
去年11月底,由温州市经贸委主办的“2009国际(温州)服装采购贸易周暨全球高端男装品牌联合订货会”在温州服装发展大厦举办。
在这场为期3天的订货会中,来自意大利、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国际采购商与国内200多家高端男装品牌商,以及温州3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展开商贸对接。
在经过多年的沉寂思考后,温州男装需要向更高水平上发展,并对行业发展进行新的规划和战略部署。这次贸易周表明,一个新的温州服装产业振兴蓝图正在绘制和实施,温州服装希望成为中国高端男装制造产业基地。
分析人士认为,温州男装企业正走向两极分化。有的成为生产企业,比如丹顶鹤、华士等明确定位做贴牌加工。早些时候,温州男装就已经定位为精品男装加工基地,这是在对男装市场分析、男装特点分析以及对自己优劣势判断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