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调整与国缝行业发展之探讨
在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后,国缝企业期盼着行业的全面复苏。回首过去几年,房价、股市,汇率,物价,居民消费指数等社会问题的任何抖动,都直接影响着我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同时也引起国内宏观环境调整诸多的未知因素。细数未来的国缝行业发展趋势走向,纵观国家宏观政策对国缝行业发展影响,同时还要关注到:“冰冻”何时完全消融,发展环境怎样调整变化,突发事件不可预知预测等问题,现就此话题探讨如下:
一、发展环境之宏观政策
在国际风云变化莫测,经济环境动荡不定的时期,政府为能使国民经济稳健发展。首先,相继调整和制定了若干项大的汇率政策、税率政策等;其次,适时稳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无疑成为缝制设备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再有,国内的经济环境又与国际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美国欧盟对中国双重影响;最后,下游纺织服装产业带给缝制设备行业的连锁反应。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大趋势
近些年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等因素的推动下,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05年的8.2765元上涨为6.8262元,5年间升值幅度约达21.2%。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在这期间加强了价格杠杆调控作用,加强了利率和汇率政策的配合,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实际经济形势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大升值,对纺织服装、家电等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和影响将更为巨大。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各层次企业的影响不一,假设不考虑产品定价的调整、外汇合同的安排等因素,仅从静态的角度考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高端特种缝纫机和裁剪设备企业,升值后反而有助于它们利润的提高;标准、中捷等盈利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因部分机型的旋梭、马达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升值后进口部件实际成本将有所下降,人民币每升值1%对该层次企业全年净利润的影响也不超过0.8%;而对于出口依赖程度非常高,产品利润率很低的企业,人民币每升值1%,其全年净利润将下降2%-6%。
三、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进行到底
2007年: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产品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基于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2007年7月1日起,多年来一直享受高退税政策的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13%降为9%。
2008年:尽管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存在很大风险,转向更加倚重国内市场的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但这种调整需要时间。如果调整力度过大且无相应提高出口效益措施跟进而导致出口下滑过多,那么企业效益和就业机会锐减等副作用将可能过强而对政策激起太大的反弹,甚至有可能导致政策调整回头。在多项重磅政策同时实施的情况下,2008年国际贸易失衡问题有望缓解。因此2008年出口退税上下浮动不大。
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缝纫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1%、13%提高到14%。这已是我国就出口退税率去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调整。
2007年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4%的影响,将在2009年上调至14%,,进一步得到体现,对企业短期效益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为我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缝制设备行业出口退税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内资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实行“免、抵、退”税的计算,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第二,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的,实行“免、抵、退”税的计算,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第三,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应退税额=全部进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