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行业2009年最新解读要点解析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缝纫机行业景气不好,许多同行想了解景气状况到底有多差,会不会有回转的可能,什么时候才能渡过低霾的气候迎回春天,到底现在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要再等下去,还是早点改行把资金取出做些别的行业?现在还在赚钱的缝企同业应该是极其少数,大部份的同行业都是削减开支以求收支平衡,等待再一波
今年以来,缝纫机行业景气不好,许多同行想了解景气状况到底有多差,会不会有回转的可能,什么时候才能渡过低霾的气候迎回春天,到底现在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要再等下去,还是早点改行把资金取出做些别的行业?现在还在赚钱的缝企同业应该是极其少数,大部份的同行业都是削减开支以求收支平衡,等待再一波的需求景气。
1.景气实在是在下降。
由公开的财务报表看看2008 年各家的业务状况
2008年业务收入 2007年业务收入 08/07 比率
中捷 RMB 47800万 82800万 58%
标准 71000万 124600万 57%
上工 223600万 253800万 88%
高林 68200万 91000万 75% 未包含中国市场
飞马 68300万 113000万 60%
1)销售金额的下降由2008 年年初开始就显现,以上五家的资料是表示可考据的上市公司数据,代表全体业界的大约缩减幅度,其原因应该说是全体业界产能过剩,企业生存竞争激烈,每一家企业可分到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个体销量自然的少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并非虚得名号,只要是中国企业单位介入制造的产品,不需数年市场就会达到饱和。
2)缝纫机是一个耐久的资产财,钢铁制的机械寿命是20-30年 ,有时机械坏了,只要找零件更换就可马上能用。缝纫机又不像路上跑的汽车,天上飞的飞机,任何小零件故障都要闹出人命,也就是说缝纫设备质量稍差点也可使用,不会因质量不佳而闹出人命,所以大量的低质量产品也能放在店面出售。近10-20年间大量生产的缝纫机都在使用,或放在二手店内再次转卖延长使用10 年,没听说把用旧的缝纫机不经过二手店而送到熔炉化掉重新当铸铁。二手针车很便宜,到处充斥和新机械抢市场,轻易的就可把整个市场推向饱合点。
2.2009年的状况?还在走下坡.
2009年1-3月 2009 1-6月(半年) 2008年半年平均业绩
中捷 8200万 16370万 31511万
标准 14600万 24965万 35500万
度克普 16200万 36000万 67500万 (欧元:人民币=1:10)
高林 10662万 16250万 34000万(未含中国市场)
把持2009年 1-6月的成绩和 2008年1-6月的成绩相比, 可看出虽然大家都使出全力的想挽回劣势,但没有一家奏效,今年1-6月的业绩还在走下坡.
3.2008年那一家赚了钱?
模范生位子由日本飞马让给高林.(指本业净利潤,不含业外利润。数据可能因各网站不同,会有差异。)
缝纫机本业净利潤
中捷 680万
标准 800万
高林 5500万
飞马 -7000万
杜克普 950万
1) 缝纫机企业获利最大的来源,近两年来都是靠中国市场而非海外市场。由于人民币升值了20%,对海外的销售利润全都被汇率兑换抵消掉了,可以说并没利润。国内销售的货品用人民币计价收款,还能维持营运。例如标准就大约以65/35 比例划分内外销。中捷大约是70/30比例。日本飞马的中国市场占其全球销售额的35%。
如今市场跌幅最大的区域是中国市场,各家在中国销售额都降了50%以上,才造成2008年每家获利结果的难看。
2) 日本飞马是本业界高端品质的模范生,由于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及海外市场连带亏损,使得2008年报拖累整个集团,(2007 年营业利益+16000万人民币)。把模范生位子让步给高林。高林的利益也仅仅靠海外市场撑住,因位其中国大陆市场也降了85%的利润。
3 )2008年缝纫机企业都没赚钱。
4.研发创新或是加大开拓市厂力度,那种策略较好?
1)强调走研发新产品路线做为公司的发展策略,好象效果不大。
杜克普近几年都年年编列600万欧元的研发费,还不是被收购。百福公司也注重研发,公司简介里洋洋洒洒的列出多项研发第一的历年成绩,但最近在2008 年再次破产。百福在2005-2008年被德国私募基金买下经营时,干脆删掉研发费用,以低成本策略(在江苏太昌设厂)来抢夺市场。 日本飞马公司把台湾和中国的低成本竞争列为其2008年亏本的最大威胁,其反击方式是再把制造基地移到更低薪资的南亚地区,(中国的制造费用飞涨太快),飞马也没寄望以研发创新为反击主力。
2)低成本策略抢市场才是缝纫机企业较务实的做法。
寻找新的代替材料,稍少改变机械结构,减少自身工厂的雇用员工而多用外包代工,
整合离散的生产车间集中管理,到更便宜工资地点转移生产据点。。。。这是现在各缝企单位採用的现代管理技术以达到低成本策略。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