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小民企遭遇成长的“烦恼”

        有一本定位于成长型企业经理人的财经类杂志,在其广告中有这样一段文案:“成长企业是什么?成长企业是中国的未来。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结果表明,为本国创造大量税收、提供就业岗位的不是跨国公司,而是众多的成长型企业”,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成长型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度。那么,何为成长型企业?

        根据企业成长理论的基本原理,企业可划分为成长型企业和非成长型企业两大类,是企业寿命周期的组成部分。所谓成长型企业,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一般考察时限为3~5年)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能力,不同程度地呈现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企业。所谓非成长型企业,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未能有效利用资源,企业整体发展弱化或呈现整体萎缩态势,未来发展预期不明或总体看淡的企业。

        根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可把成长型企业划分为超速成长、渐进成长和缓慢成长三种类型;可把非成长型企业划分为缓慢衰退、渐进衰退和快速衰退三种类型。企业在成长阶段,往往呈现出员工人数、资产数量、销售业绩快速成长态势,甚至膨胀式成长。中国东方微巨传媒策划公司的调研发现:联想、TCL、康佳、长虹、海尔、春兰、四通、东方集团等一批今天的大企业,他们销售额从10亿量级跨越到100亿量级,长则用了6年,短则用了四年。然而,从创业起步到迈上销售额10亿量级却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积累,成长之路漫长而曲折。因此,企业成长阶段值得关注与研究。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民营企业。根据有关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参考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就必须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高的成长性,即拥有足够数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或者说,中小企业更是成长型企业的主力军。如果按中国官方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国99%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实,在中小企业比重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有着类似的情况:在日本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6%,美国则为9.97,韩国为98.3%。因此,中小企业遭遇的成长困局与烦恼更值得关注,更具有代表性。

        烦恼之一:战略

        战略是企业成长的“导航灯”,没有战略的企业走不远。虽然很多成长型企业具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能力,但在战略定位准确性与战略执行力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普遍存在两个核心战略问题,即如何打造企业“航母”、如何使企业基业长青。正是这两个问题使一些成长型企业产生战略迷失,可细分为三方面:一是采取多元化(包括同心多元化、跨行业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在专业领域做深、做精);二是企业“求大”还是“求强”;三是内涵式扩张还是外延式扩张。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执行起来不顺利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因为企业生存与成长环境是动态的、变化的,而面对这些变化企业的资源可能表现不足,导致战略执行的结果不尽人意。就拿联想来说,作为高成长型企业(1993年销售额10亿元,而5年之后的1998年就突破了100亿元),也曾遭遇战略迷失:2001-2003年,联想在杨元庆的率领下,曾把触角先后伸至互联网、移动通信、软件、合同制造等领域,但结果不免差强人意,不是碰壁就是夭折,这给成长中的联想增加了几分朦胧和彷徨。


        2004年7月,联想把IT服务业务出售给亚信。至此,联想仅剩下PC和手机两项业务。按照柳传志的说法,“联想要把其他业务减一减,调整队伍,然后进入正轨”,这意味着联想将从多元化战略上收缩,重新专注PC领域。至此,联想的多元化扩张之路以全面退守而告终。但是,这并不能抹煞联想的业绩,联想从分拆到现在收入增长了24%,利润增长了50%,依旧是一家相当不错的成长型企业,正如柳传志所言“有几个IT企业有这样的成绩?”。因此,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战略就是方向,企业领导必须掌好舵。

        烦恼之二:融资

        在创业初期,很多中小企业以无负债运营为荣,在生产经营与项目投资方面依靠原始资本积累与自有资金。但是,随着企业规模增大、投资领域拓宽、成长速度的加快(甚至高速膨胀式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则摆到桌面上来,很多中小企业就是这时才产生了融资的念头。然而,90%以上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门槛很高、机会又不是很多,中小成长型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虽然企业融资渠道很多,诸如向金融机构借贷、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如中小企业板、香港创业板、甚至国外资本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风险投资、合伙私募资金等多种融资手段中,但这些融资渠道却倾向于拥有优良资产以及良好经营业绩的大企业,或者非常优秀的中小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机会则很少。由于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渠道狭窄,特别是无法获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银行贷款条件,融资难一直是限制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最致命的因素,因资金导致流产的项目不计其数。当然,这并不意味中小成长型企业素质不良或没有融资机会,从目前成长型中小企业情况来看,已涌现出一批融资条件较好,并具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并拥有良好的信用等级的企业,中小企业总体融资环境正在改善。

        烦恼之三:产权

        2000年以前,我国中小企业以国有成分为主体,产权模糊和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产业领域开放(开放投资领域,允许外资、民营资本介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如国有股减持、国有股退出等措施),推进了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社会化进程。目前,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经很低,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我国大多数集体企业的产权属于一次性博弈制度,即企业职工同集体企业财产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受企业职工流入和流出的影响。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其次,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中国的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即企业以家庭或家族为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同时,在民营企业堆里又出现了“家企不分”,这是“产权不清”的一个新表现、新苗头。很多私有成长型企业老板产权意识还很差,“家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家”,亦使企业产权难于社会化,影响企业成长。

        企业产权不清、出资人主体不明、缺位或产权结构不合理,成为中小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主要表现在经营的灵活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以及企业产权社会化进程受阻。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中日智能制造理念存差异 中小企业商机凸显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