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新常态”下的市场话语权
对于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处境,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看来,信心乐观,溢于言表。基于此,他以审慎的态度,预测了中国纺织产业的未来走向。
流行趋势是产业化中的规则
记者:春季三展联办,无论是纱线展、面料展,还是服装展;都将推出自己的流行趋势发布,请问协会是如何通过展会平台来体现集成创新和时尚话语权的?
孙瑞哲:展会作为科技创新、品牌发展和信息传递的窗口,要体现集成创新和时尚话语权,重点在于对流行趋势的准确把握。
流行趋势是产业化大生产下人们共同遵守的优秀规则,也是优秀企业共同倡导的游戏规则。因此,流行趋势绝不仅仅是我们做的一个门面让展会好看一些,更多的是要让优秀企业去共同参与、共同执行、共同引导市场。无论纱线展、面料展还是服装服饰博览会,对流行趋势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晚,但流行趋势研究中心一直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跟展会进行融合。流行趋势在面料展上运作11年了,行业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都曾参与趋势的发布,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组织。流行趋势包括服装6个月、面料12个月、纱线18个月,流行色24个月,这个时间就是留出来,让社会化大生产这个环节能够充分谐地运转。流行趋势在这里面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规范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节奏,使其按照这个节奏来组织生产。
当前国内外面料企业在展会上发布的流行趋势非常丰富,国外专业买家来到展会,首先会去流行趋势发布区。因为这些专业买家很熟悉国外流行趋势的作用,流行趋势展区是行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根据展台提供的具体信息,买家可以非常容易找到所需要的面料企业。也因此专业买家对展会的评价都是从流行趋势开始的。
关注有型创新和方法创新
记者:中国纺织工业预计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市场话语权”将是一个明显的体征指标,协会如何通过展会来体现我国纺织工业市场话语权的?
孙瑞哲:实现纺织强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看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近几年的成长:2003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多一点,2008年底,这一比重增加到3%;而在2003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0.9%,2008年比重达到了1,5%。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增长引起世人关注,同时我们也要面对诸多问题: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晶服装出口数量增长的过激反应、非关税贸易壁垒、国内市场的投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平衡等等。我们要在全球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并举,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从“世界加工厂变为时尚产品策源地”,实现纺织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正常状态下的超常发挥叫做优秀,超常状态下的正常发挥叫做卓越。孙瑞哲表示,中国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背景下,以正常的状态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可以用优秀来评价。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纺织行业是在一种超常状态下的正常发挥,我们可以用卓越来评价。
行业展会要为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作出特别贡献,协会必须站在行业的高度,既要关注从无到有的有型创新,也要关注从无序到有序的方法创新。
成为“新常态”的展示平台
记者:如何使纺织产业集群更好地融入到展会中来,当前产业集群中的优秀企业都把协会举办的展会作为首选,您认为我们的展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和调整?
孙瑞哲:春季三联展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业“新常态”的展示平台。“新常态”(NewNormal)是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莫哈默德,埃里安提出的概念,成为了达沃斯论坛的关键词,现在的经济发展都是围绕“新常态”的议题展开。经历了金融危机后,人们都渴望稳定,希望全球经济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状态。从今年来看,世界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状态。
新常态不仅仅是金融行业本身要思考的。整个消费市场、整个经济领域实际上都围绕金融危机后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变局展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纺织行业“新常态”的核心是创新,作为消费品生产行业,我们’也要根据这种变局,寻找一种理性的创新、合理的创新和不过度的创新,这是我们倡导的方法。创新永远是主题,但我们要针对市场的有效需求来进行我们的创新。展览会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展示优秀的产品,展示先进的成果,展示今后发展的方向,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这个展会应该成为我们中国纺织工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常态”的一个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