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设备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的缝制设备市场形势非常严峻,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生产能力过剩,企业费用比例增高,企业效益不断下滑,严重制约了缝制设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缝制设备行业的特殊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机会。金融危机的出现,破坏了组织系统的稳定与常态,迫使其重新进行抉择,挽回损失,树立新形象。因此,当风险到来之时,作为管理者应是临危不惧、从容应对,要善于驾御危机,要把危机有效地转变为工作的转机。这要求管理者既要敢于负责又要大智大勇,具有多方面危机决策的素质与能力。
一是当机立断、迅速控制事态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出现,要求管理者立刻做出正确反应、分析形势、采取措施等,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灭顶之灾。因此,管理者已不可能像正常情况下按程序进行决策论证和选优。危机决策活动中,管理者的“从容”应是快速反应,果断行动,这是解决突发事件时效性的要求,也是突发事件决策的主要特征,是并非违反常规的决策程序或决策环节,但又必须即刻反应的情形下的明智的非程序化决策行为。
二是敢于负责、临危不惧的能力。管理者要有过硬的素质,既有胆有识又有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要能把握全局,从战略高度处理事件,沉着稳健应付危机。作为领导,只有临危不惧和临危不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妥善处理危机事件。事件本身信息不完全,又关系重大,需要紧急处理,因此,处理突发事件的非程序化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决策措施对化解危机的作用有时难以衡量和预测。这种处理结果的风险性要求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抛开个人得失,敢于承担责任,在危机处理中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要有敢冒风险、敢担风险的精神和能力。
三是打破常规、果敢行事的能力。突发事件的前途往往扑朔迷离,犹如处于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军队,需要强制性的统一指挥和力量凝聚。同时,在突发事件决策实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的条件下,任何莫衷一是的决策分歧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灵活,要改变正常情况下的行为模式,由管理者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依决策经验或采纳某些建议,迅速做出决策并使之付诸实施。
四是循序渐进、准确预测事态发展的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管理者固然要有冒险精神,但也要倾向于选择稳妥的阶段性控制的决策方案,以控制事态的发展。管理者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反常规的决策方式,并对决策后果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时,需回避可能造成不必要波动的方案,同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情绪。因为突发事件的表象固然可以迅速得到控制,但其根本的处理则需要在表象得到控制的阶段上进一步决策,这又要求领导者能够根据事态发展,进一步做出准确决策。
五是完成使命、忍辱负重的能力。管理者作为危机决策和危机管理的核心,往往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其承受的压力也是最大的。因此要求管理者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在危机处理中能够超负荷工作,有时甚至需要忍辱负重。比如基层管理者在受到员工的攻击,甚至过激言行时,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员工的工作,要讲究临危处置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或负面影响,而不能莽撞从事、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