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服装产业在金融危机后以及产业格局变化后的发展之路
“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于3月29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就服装产业在金融危机后以及产业格局变化后的发展之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采访实录:
主持人:陈所长,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直播现场。中国服装论坛今年的主题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之后,中国服装品牌在世界服装产业中的格局是怎样的。您认为在金融危机过后,在产业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未来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陈国强:中国服装产业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服装大国。特别是金融危机,又是对服装产业很大的考验。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出口,我们的产品,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当金融危机平稳回升以后,或者说进入后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感觉到在机遇和挑战之中,给中国服装产业带来的是更大的机遇。中国服装市场很大,我们的产能可以在国内消费。这是中央政府一直提出的,我们要扩大内需。还有就是我们讲的提高内需,不是简单的从量的角度来考虑,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在生产当中,经济发展当中,消费的比例,包括提高农村消费。因此,我们讲中国经济在后金融危机以后,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条件。
另外一点就是说在后金融危机以后,应该讲,整个经济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包括它的货币关系、金融关系、产业结构。这也为中国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中很重要一条,我们要从简单的产品交易、资本合作走向国际经济合作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外向型经济,就是从贸易、资本和国际合作当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发展。作为服装产业,也应该抓住这种机会,积极地和国外的品牌合作。昨天我们得到消息,中国的吉利已经和沃尔沃签约,用18亿美金收购沃尔沃。这也为中国服装企业和世界产业融合、合作、兼并提供了信心和信念。中国服装在坚持做好自己市场的同时,更多地坚持开放,坚持与国际的企业、国际的资本、国际产业、国际市场合作,来提升我们,中国服装从大国走向强国。
主持人: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外很多高端品牌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像国外的很多设计师品牌都垮掉了,必然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您觉得在金融危机以后,高端品牌的发展之路在哪里?跨越危机的路径在哪里?
陈国强:我感觉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确实对国外高端品牌有很大冲击。其实这反映了两个方面问题。一个就是说是整体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外需求的总体下降。不管它是低端的产品,还是高端产品,都会受到影响。我觉得大家更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过去几十年发展过程当中,全球,包括中国,发展模式还是以工业化的模式在发展。而工业化的模式主要是以大规模、大、强作为标准。其实这种商业模式,我个人理解工业化的商业模式与高端的设计师品牌,本身是不符合的。设计师品牌强调的是多元的,是个性的,对此我到是反而感到充满信心。前一段时间被冲击的设计师品牌,恰恰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会以多元的方式、人性化的方式发展。多元的方式会改变,有人曾经说过:世界经济从现代经济走向后现代经济。所谓后现代经济就更强调个性,更强调多元。因此,我感觉当经济的环境发生变化,经济的结构发生变化,会为这些设计师品牌创造一个更广阔的环境。其实也是为我们中国企业和国外这些设计师品牌结合开创新的道路,创造一个条件。所以,我感到对这个问题不要悲观,而更多的要在经济发展新的环境当中去寻找一种机会。
主持人:去年比较热门的就是哥本哈根大会,提出了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经历了金融危机,催生了一种快销的生存方式。因为是低碳,就是提倡人们少买衣服,减少碳排放。快销又是提倡人们多买衣服,您觉得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矛盾呢?
陈国强:从表面来看,低碳经济讲的是少消费,而拉动经济又提倡大家多消费。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身我们合理地处理了,它并不矛盾。我们所讲的鼓励消费,并不是强调浪费和无谓的消费,我们不是讲消费主义,我们也不是讲经济增长主义。我们讲合理消费,国内政府和地方政府,全国所提倡的加大消费,主要是改变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消费结构不合理,或者说投资过于大,出口过于大,我们消费的结构不合理。因此,这和我们的低碳经济、环保恰恰是吻合起来的。也就是说,既要鼓励消费,又强调科学地消费、绿色地消费,这和我们所提倡拉动经济,不是简单的拉动经济,是科学的拉动经济,是绿色的拉动经济,是有持续的推动经济。所以,我想鼓励消费和绿色经济,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两面。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