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棉纺织业经济运行现状简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份,棉纺织行业产量快速增长,出口大幅回升,各地投资热情高涨,行业效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查,大部分企业家对行业上半年的发展看好,没有近忧,但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上升给他们带来了远虑。
纱布产量恢复增长
2010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为358.22万吨,同比增长26.52%;累计布产量为100.82亿米,同比增长50.98%。从我国2006年起至2010年每年前两个月累计纱布产量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今年前两个月,纱布产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无论是产量还是增速都超过过去5年。
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企业签单顺利,纱布生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恢复,加之原料价格推高了纱的价格,使得棉纱供不应求,产量与往年相比实现了大幅增长。此外,部分棉纺织企业趁着危机苦练内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一些先进装备陆续投产,也推高了前两个月的纱产量。
我国主要地区纱产量增长,除山东、湖北两省外,其余四省纱产量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河南省纱产量净增15.39万吨,是全国增量最多的一个省,占全国纱产量同比增长量的1/5。布产量增长较快的是浙江、河北两省,仅浙江一省净增布产量20.58亿米,占全国布产量同比增长量的60.44%。具体品种来看,浙江省今年增长的布产量主要集中为棉混纺布,其在全省布产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11%上升到今年的35.86%。
出口结构得到优化
2010年1~2月,我国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累计出口1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棉制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均恢复增长。其中棉纺织品累计出口2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9%,棉制服装累计出口8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63%。从2010年2月棉纺织品服装分地区出口情况可以看出,棉制服装出口的恢复是这两个月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出口贡献率达到了75%,而棉纺织品的出口贡献率仅为25%。棉制服装出口的恢复提高了出口产品价值量,推动了国内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全球的需求基本呈现恢复性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欧盟和东盟两个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欧盟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是棉制服装,其对我国棉制服装出口贡献率达到26.41%;东盟市场的增长点则集中在棉纺织品,其对我国棉纺织品的出口贡献率达到7.32%,分别列这五大贸易市场之首。此外,美国市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尤其是棉制服装的出口,同比增长了42.73%。受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市场则继续下滑,仍然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从主要的棉纺织产品来看,2010年1~2月,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7.27万吨,同比增长29.07%;棉织物累计出口10.86亿米,同比增长34.24%。具体来看,棉纱出口的增长量中93%为精梳纱,加之目前精梳纱的价格平均比普梳纱的价格高900美元/吨,使得棉纱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52.04%。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