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2010:跨界源于简单却已不再简单
跨界艺术,听起来很骨感,但是实际操作中所要赋予的内涵和思想却相当的丰满。在本源和异域中寻找平衡点和共融之处,实在需要很多的努力与研究。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0)在展场连廊处首次开设“CHIC2010•Hardrive时尚艺术长廊”,为二十余位建筑、绘画、雕塑、园艺艺术家的33件跨界艺术品的提供展示,而其“超越毁灭的边缘”的主题听起来也格外的“布尔乔亚”,意在表示,品牌价值是需要在设计与终端的不断超越中衍生出来的。
近几年的CHIC,在“创意”概念的推动下总是会为国内外品牌与设计师搭建一个展示创新和时尚艺术的最佳平台。而今年的“跨界”艺术展示,似乎是想在“创意”的理念上再融入“创新”的结构。如何能够让行业外的艺术家们发挥自己所长,充分表达自己对服装以及时尚的领悟?如何将品牌与产品优势在艺术中表现出来?这些俨然已经成为人们参观这个时尚艺术长廊的最大聚焦点。
不应中国制造,而应中国创造
在德国以“波普艺术”闻名的邹操博士,今年被CHIC主办方请到了北京新国展。他在CHIC展馆里展出的作品名为“指纹”,创作素材选用的是Hardrive的服装辅料。谈及“指纹”系列作品,邹操博士显得格外自信:“‘指纹’系列作品是我从2002年就开始做的,这组作品色彩明亮,很适合在CHIC展出。而用扣子做国旗,则是CHIC主办方的‘命题作文’,用扣子做成的国旗很符合CHIC的主题。”
谈及对跨界艺术的观感,邹操表示:“跨界是大势所趋,因为只要是创意性产业都有跨界的可能。品牌在跨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宣传自己,而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跨界让更多不熟悉他的人看到他的设计,这其实是双赢的结果。再好的创意也要依托于市场,这在时尚界同样适用。时尚设计师也是艺术家,艺术在所有创意的行业中是共通的。”
邹操在参观了CHIC2010的全部展馆之后,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发表了自己对CHIC的解读: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制造基地,国外买的衣服都是出自中国。中国不应该只是中国制造,而应该是中国创造。拥有如此博大精神的中国,如此聪慧睿智的中国人,不应该只做加工,创新才是走出去的源泉。
如果环保的氛围能感染众人,就是我的骄傲
在CHIC2010的艺术展览中,还有一位跨界设计师的作品尤为突出,在短短的四天里被无数媒体争相报道,它就是新展馆南门广场上的直径8米的大型艺术景观——地球。他的作者是80后新锐景观建筑师王川。提到自己的作品,王川颇为感触:“这件作品制作的时间特别短暂,可以说是在CHIC开展的前一天晚上才完成。因为27日晚上是‘世界熄灯日’,需要熄灯一小时。所以大家都在抓紧时间赶工,就是为了在晚上八点半之前将它完成。你看它如此浩大,但是里面全部都是衣服,有新的,有旧的,还有参展商捐的,总共有一千多件。这些衣服都是工人们精心描绘上去,才有了如此耀眼炫目的地球图案。它已经不仅仅是时尚服装的集合,更多的是我希望的全球统一化的望。这些衣服都是最本源的材料,很环保。在CHIC2010结束之后,这些衣服被工人小心翼翼的拆卸下来,捐给地区需要帮助的人们。”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众人拍照和议论,王川年轻的脸上流露着腼腆的笑容:“一件好的作品就是通过议论而不自觉的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如果你在这样一个环保的地球面前拍照,你心里是否会感触自己也正在一个倡导低碳的氛围中,你是否也会被这样的环保理念所感动,是否也会加入到倡导绿色的群体中来,成为他们的一分子?如果我的作品能够感染那样多的人,就会成为我一生的骄傲。”
艺术的修养,正在时尚界不断扩延
在“CHIC2010•Hardrive时尚艺术长廊”中,有内涵、有思想的艺术家及作品还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时间·记忆”的作者赵一浅和新锐女性艺术家陶娜。赵一浅用服装设计出了一个时钟。但是数字是逆时针排列,而指针则顺时间选择。它告诉大家,时间在不断往前推移,而记忆在不断往后游走。在赵一浅看来,时尚也是一个不断轮回的状态,反反复复,层出不穷。这个时钟像社会的变化一样没有规律。时间的真假,错乱的时空,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都这样生存,而这样的生存也让很多人如此无奈。
陶娜,在女性艺术家中是先锋代表。她的作品是用缎面制作而成的《都市女孩》。在她看来,CHIC2010正在预示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中国服装的迅速更新。她参观了CHIC中的众多品牌的展位,感慨其中很多都极具艺术表现力,中国的艺术修养及大众整体的审美修养都成长得太快,进步得太快。这种优势也预示着中国的创意产业的急速发展。
艺术跨界,在这个高呼创造与创新的时代,确实也符合时代的走势。CHIC能够通过慧眼看到潮流的尖端,为中国的服装品牌打造出这样的一场无限创意与深沉遐想的艺术盛宴,就已经表现出了引领的风范。不随波逐流,不为自己添加束缚,这不仅是服装的本源,也是时尚在千百年最真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