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服装品牌的未来价值
4月26日,中国服装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中国服装协会向与会代表公开了《创建中国服装强国发展纲要导向意见》(讨论稿),围绕着强国纲要,会议举办了专题论坛。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广州状态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作了题为《探索中国服装品牌的未来价值》演讲。以下为现场录音资料。
毛继鸿:大家下午好!
我不太擅长坐着讲话,刚才讲的在座的企业家很不能管理的那帮人,我就是那帮人出身的,就是设计师。所以站着讲话自己的气比较顺一点。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在郑州跟大家一起来分享14年下来的一些做品牌的体会。
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探索中国服装品牌的未来价值》。为什么从这个题目开始?因为其实我们今天上午听了杜部长非常语重心长的讲解两个小时的报告,把对于品牌的建设,服装品牌的建设方方面面都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深刻。我作为一个实操的品牌的掌门人,我想在这里用我自己一些实际的案例,另外十几年可以说随着我自己本身的开始,因为我是北京服装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按照今天讲到的,除了现在的武汉纺织学院重新挂牌跟服装有关系的第一批毕业生来讲的话,是科班的第一批设计师。当然第一批人从进校的时候就有很多理想,中国的品牌,中国的服装设计能不能让全世界去接受,这是我们一直在摩拳擦掌,一直在等待的一件事情。这个话题我想从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我们全世界都有非常多的彷徨。在2008年10月份的金融危机走过去,到现在全世界都出现了很多的不利因素,每个国家都在彷徨。世界的服装界也一样。我们可能从近的日本的山本耀司)的公司,法国服装节的骄傲“斯丁帕”(音),有德国的大家比较熟悉的“艾斯卡达”(音)这些企业相继的重组和破产。可能有很多的服装设计师没有经费再去参加这一次的时装周。因为确实在欧洲、日本这些品牌非常的糟糕。在年初的时候,我去日本的时候,日本一个同行告诉我,日本的商场与渠道从3000家下降到2000家,足足减少了1000家,还有很多企业都在面临着重组跟倒闭当中。可能全世界的服装界跟金融界一样,可能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
除了这个,同时大家可能知道从奥运会开始的时候,其实金融危机还没有开始,我们的汶川大地震,接下来玉树的地震,还有就是接下来的火山,还有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其实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人类跟社会都面临着另外一个危机,这就是环境的危机。其实,我们不得不重新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世界人类现在到了这个时候会出现双重的危机呢?其实在去年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给了一份非常好的答卷,今天杜部长已经把我们也里的很多数据拿出来。这个数据还有蒋会长做的一年的总给报告里面,都有很多行业的数据,这个数据我们不一一列了,在座的每一位可能去年的增长应该都是在15%—25%的增长速度当中。今天我们看到300强,三个“百强”就是300强,每个企业可能都会有非常好的成绩跟业绩。但是这边我觉得在国家统计局有几个数据,应该还是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GDP去年是335353亿的增长,这个GDP增长是8.7%。其实在整个的2009年我们的GDP水平已经超过了日本,排列第二名。在这样一个经济规模,是在超过日本的经济规模。我们是在100年前,也就是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我们才有这个经济的国力。我们有一个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会跃升为全世界第一位的消费大国。我想后面再跟大家分享一个,中国城市未来20年会是什么样子?中国城市的人口比今天会增加多少呢?增加3.5亿,超过美国总人口。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会有200个,目前欧洲只有35个城市。将会新增多少个摩天大楼呢?相当于建出10个纽约。将会有多少大型的轨道交通呢?170个大型的轨道交通体系。目前欧洲大约只有70个。再到2025年,全国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也就是将近10亿人口。其实这个数据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可能需要中国这样一个发动机,来推动整个世界未来的经济将来10年、20年的经济增长。在座的各位都是非常幸运,是这样一个经历者。
其实通过前面的数据,中国更多的危机下面,可以展望到中国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不仅在政治、军事上面的崛起,其实我们给金融危机交了一个非常好的答卷,给到全世界人以信心。
这个时候,我不得不回想起30年前唐品(音)博士写过一本书,叫做《展望21世纪》,这本书里面提到过“这个时代的危机”只有中国的孔孟之道才可能才是救世之道。因为大家看到不管是哥本哈根会议,其实都是一个价值体系的重新思考。这个价值体系的重新思考其实在过去的价值危机过去都是掠夺,都是竞争作为一个最简单的前提。但是什么是中国的“孔孟之道”呢?我们可能作为炎黄子孙走到今天,我们也很信任,我们会来到中原的。其实我很喜欢,在春节的时候去到日本,看到殷商青铜器的时候,那个青铜器是在日本展出的,是被他们掠夺走的。但是我们不得不为我们自己的文化感觉到,因为当时的展览是殷商的青铜器跟江户时期的陶器,同时展出,那个文化的对比完全是小儿科跟博士间的对比。那个文化的占震撼力,我想很多人会为我们的文化而顶礼膜拜。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真正要回到我们最原始的,最原本的孔孟之道里面,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实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服装人的出路。
所以我今天可能会用一些例子,来我们本身的例子跟大家一起分享,另外在过去做了一些什么。“例外”是怎么去实现这样一个主张的。
寻找当代中国生活美学”
“例外”是从1996年开始,“寻找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自我”,这是我们对我们的消费者,对我们相关联的跟“例外”有关系的人所做出的一个号召。寻找过去我们有,但是现在没有,寻找当代的,不要一出去展出就拿5000年前的兵马俑去展出,那是我们老祖宗过去的辉煌,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我们这个时代应该用当代的辉煌来向后世展示我们这个时代。所以我想提出的是,当代的中国的生活美学。我们大家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做服装的,服装是一个美的事业。生活美学都在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中。其实我们还有古远生活方式。现在大家对中国的养生、中医等等这些文化,大家开始重新去思考它的价值,重新思考当代生活发酵出来的一些新的方式。这个自我是什么呢?
因为上一次会议的时候杜部长提出来一个“自我觉醒”,自我觉醒是自我文化的觉醒,自我文化的自觉。也就是说对自我文化的自信,才可能有自我文化的觉醒。所以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行动。从1996年开始,我与当时的十佳设计师马可,我们共同创立了这个品牌“例外”,这个是我们公司的一些图片,可能PPT颜色走样。这个办公室是我们在10年前,大家都知道有很多798创意工作室,创意园,都是把原来工厂改造的。其实我们在10年前已经开始改造工厂。这个是我们在广州的第一家店铺,我们怎么去跟我们消费者沟通呢?其实我们通过“例外”与文化跟艺术方面的结合。这个是当时的胜利杯十周年时候的特约作品。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做了品牌提升,在北京开场做了一场发布,当时在全国所有的品牌里面从来没有做过的。整个的场地是一个大的工厂里面,60米长,60米宽,整个一边是展览,一边是秀场。这里面是我们曾经做过的一些设计。因为在很多年,我们把很多东西就会去好像,今天好像杜部长讲到只有发现才能发明。其实是我们发现生活当中很多细节,去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
大家可以看到“发现/享受/关爱、/关爱/关心/活着/拥抱灵感。”这个是我们世界文化的一种,这个其中用了尼泊尔的绣。这是当时在2004年的秀场,整个主题叫“我见之我所信”。同时这场秀完了我们出了一本书叫做《点意》的书,获得2005年百佳图书。后面我们做了一些跟手工有关系的活动,我们在对于水墨东方文化重新的演绎这是我们在2008年。对我们传统的建筑重新的思考。还有就是我们跟文化跨界的,就是跟一位歌手,叫朱哲琴一起做的。这个(PPT)给曾经在教科文组织组的世界文化年的一个演唱会的,这个整个服装设计大概两百多套都是我们帮助他们做的,整个造型,我们现在还会跟他们有很多合作,包括对原唱音乐。这个衣服总共花了35米面料。参加深圳的建筑双年展。深圳的现代展,这个是跟北京服装学院建立的一个传统服饰应用研究所。对传统服饰的一个重新定义。这是一个英国的艺术家(PPT)在我们的店铺里面帮我们做色彩的一个艺术作品。
其实,与文化的互动,这个是《三峡好人》获得第三届威尼斯电影的最佳导演。后来贾樟柯拍的《24城记》,还有一些话剧,还有英国、中国几个国家的联展“解说中国”。还有跟英国文化处做的“100%”(PPT),这个“100%创意展览”我不得不提出来,今天杜部长提到的就是把创意转化为产能的人,其实这个“100%创意展览”这个比赛是英国在对十几个国家的转化创业产能的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在中国做的一个发布。我是第二年,就是2008年的评审委员。因为这个行业非常重视,这个叫“创意英才”,怎么叫创意英才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是由剑桥的一个老师给他儿子写的一本童话。但是能把这本书推向银幕,推向出版,就是这个创意英才,这个创意英才他能把一本书变成我们这一代小孩子的所有的梦想。这个人我们想想他能产生到什么样的程度?当《哈利波特》第五第六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小孩昼夜的排队,看第五第六。罗琳在举行大的读书会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小孩子在等待他的签名。除了这本书得到的著作权之外,电影的拍摄,相应的《哈利波特》的一系列的延伸产品,给她带来多少产能,这是创意产业所能看到的。
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到,把这些东西明确的用一个案例,或者用一个事例讲出来。
我很荣幸参加他们这样一个评审,因为当时我们是从全国大概200多位设计师跟产业推动者。我们这里面有很多行业协会的同仁。其实你们都是创意产业的推动者,文化产业的推动者。包括美丽产业的推动者。因为我可能有情节,因为在“五四”的时候才蔡元培先生想用知识来救国。我们想用美丽来救国。我们跟五四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美丽是责任,所以推动美丽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从200多个人里面挑选,挑选出来排名前三位,北京、上海、广州、四川,这四个区,那个时候你可以看到什么叫做创意产业,什么叫做品牌推动,什么叫做文化推动。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些力量分解,并不一定是你做设计,但是你要懂得设计,你要懂得传播,你要懂得市场,你要懂得消费心理,你要懂得很多方面的人文方面的知识。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