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用工荒”

        二月中下旬,年还没过完,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随着节后企业陆续开工,各地普遍出现缺工现象,包括服装产业在内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为“重灾区”。“用工荒”迅速成为媒体和坊间热议的话题。

         现  象

        春节过后,用工荒席卷大江南北,众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

        2月21日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全国许多地区用工需求激增,堪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然而,春节过后南下工人纷纷返程,其总体数量却似乎满足不了珠三角地区众多企业目前紧迫的用工需求,粗略估计用工缺口超过200万人。

        2月23日东方卫视《看东方》报道:深圳“用工荒”形势严峻,“招工难”问题凸显。22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披露,深圳今年年初的用工缺口预计达80余万,其中普工“招工难”尤为明显。随着不少产业向内地转移,中西部一些城市也在极力留住本地劳动力。在武汉,不少企业用涨工资来对抗沿海用工潮。

        中新社2月23日报道:遭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世界工厂”东莞,今年企业经营回暖却遭遇招工难。记者今天从东莞市劳动局获悉,东莞目前劳力缺口达20万,为此众多企业纷纷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吸引劳工。

        2月25日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报道:苏州用工缺口超50万。

        用工荒愈演愈烈,包括服装产业在内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缺工问题尤其严重。年后,广东、福建首次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到河南“集团招聘”,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制衣制鞋等行业生产一线的普工。

        据有关部门统计,节后江苏和浙江缺工量最大的工种中,缝纫工位居三甲。服装产业是江苏和浙江的支柱性产业。

          成  因

        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孙斌认为,经济形势好转是今年用工荒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全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江苏省,最近服装纺织业、电子行业外贸订单大量增多,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去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招工的企业,今年也加大了招工量。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亢越对媒体称:“目前的企业用工荒的出现与2008年底形势严峻时的裁员有关。原有的劳务输出地,近年来因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不少前年底流失的工人已在当地就业,不愿再返回。”

        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分析,造成缺工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条件挑剔。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有一定程度提高后,普遍对普工和动手类的岗位不感兴趣;第二,一些加工制造业利润空间有限,对求职者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要求不能满足,导致工人离去出现缺工。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内陆省份对本地劳工的吸引力在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愿外出打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来,河南省内企业吸纳农民工也在逐步增长,省内的工资到了1 000元/月以上,生活成本低,可能一年存的钱不比出省打工少。

        对  策

        面对这波迅速蔓延的用工荒,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发生了重大转折,已从“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今后会经常出现。专家指出,内地城市快速发展,缺工或将成为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曾经赖以发展的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专家指出,当前的用工荒某种程度上是供求结构的不平衡,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但新成长的求职者学历越来越高,首选已经不再是普通生产工人。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将不仅影响企业的招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逼迫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

        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无法大幅度提高工资,要想吸引人才,根本之策是产业升级和提高技术含量,以高技术高利润促发展,进而提供高薪酬。

        3月3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著名企业家刘永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用工荒’也‘荒’出了我们企业对转变生产方式的再思考”。“用工荒”一定程度上迫使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转型,企业必须考虑升级换代,实现生产模式的转换。否则,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可能迁移到内地,也可能被市场淘汰。

        适当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由依赖廉价劳动力向依靠自主创新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才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