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打造服装强国法则之二:科技支撑力

        传统行业嫁接现代科技的伟大转变,是时代给予当下服装人的历史使命

        我们依然以意大利为参照系。

        在1947年的《Vogue》杂志看来,意大利时装走红全球是迟早的事,“因为它有天分、有纺织技术……”

        很难让人想像的是,二战前的意大利,并不存在时装工业。尽管,意大利手工业异常发达,无论是裁缝、还是皮匠均蜚声海外。

        而1910年,ErmenegildoZegna开创了纺织学校,20年后又开创纺织工厂,使得意大利在“纺织技术”上又立于不败之地。

        的确,当我国服装工业缝制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后,“量体裁衣”、“手工缝制”,30年前服装消费主流又轮回过来。

        红领的定制大市场来自美国。

        美国客人,进行了量体后,通过互联网传输,导入数据库。数据库里有50多亿个板型,可以和客户数据对应。

        在青岛本部的35个工作站,可以直接与数据库连接,并根据客户数据对相应的板型进行调整,然后通过自动裁剪设备直接裁剪。

        而红领给美国残疾人做的,前立档可以为5公分,后档则达到25公分以上。

        “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信息化的,单元化或模块化、高柔性的,与刚性的大流水生产线完全不同。”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国家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中心副主任闻力生说。

       由于大规模定制是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又有个性化服务,因此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生产方式。

        由此,2006《中国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中,曾将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实现研究列入“引领未来”的范畴。

        其实,希努尔、报喜鸟BONO、耶莉娅、蓝豹、白领、雅戈尔等知名品牌都有大规模定制。

        

        不过,红领人体测量还是手工,这会存在误差,信息化则是发展方向。

        比如,马克华菲的FACE72网站和PGM的网站上,推出了三维试衣,但其总体水平与美、德还有距离。

        2009年9月,由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苏州大学、上海和鹰科技公司组成的“行产学研”推出了和鹰4分钟快速成衣系统HY—SCANNER310,实现了从三维人体测量到服装CAD/CAM无缝连接。

        自2006年,专家委员会成立后,由闻力生、尚笑梅、李俐、张鸿志、肖惠和张广闽等专家论证小组,针对我国企业现行特点,提出“以规模型企业为主体,以人体数据库系统模块化设计与组合为重点,完成数字化三维人体测量设备的开发及产品化”的目标。

        论证小组跟踪指导际华3502、上海和鹰等企业的相关课题。际华3502将《职业服多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及产品数据应用研究》课题列入了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苏州大学和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快速成衣系统,在CISMA2009上已被国内两家企业订购,日本柔道服装订制企业也下了订单。

        该系统可在60秒内完成人体测量,获得尺寸数据。数据经过20秒选型自动导入CAD系统,经过50秒的时间完成打板模块,自动生成样板,样板可直接输入自动裁床,110秒完成自动裁割,整个过程仅4分种。

        其实,美、英、法、德等国均有较好的三维人体测量系统系统,美国Landsend公司在网上建立了顾客电子虚拟模特,顾客只要点击“try-it-on”按钮,虚拟模特就可试穿该公司所推出的服装,并可利用超维设计系统对试穿服装进行互动设计,直到顾客自己满意为止。

        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三维人体测量3D/CAT向上延伸到网上三维虚拟模特人体和虚拟现实设计(VRD)及服装超维设计的对接,向下延伸到和服装CAD/CAM的无缝连接。”闻力生说,同时加快信息的快速反应。

        进入美邦的仓储基地,都是叉车进进出出。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