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服装强国法则之五:商业颠覆力
在新的发展时期,关键就是要抓住“第二产业链”
“创意再好,如果最后出不了销售成果,这都算不上是成功创意。”上海杰比迪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陈列顾问师廖超平说,设计师应该学会将自己的创意与市场对接。
尤其是,在2009年,国际平价服装大牌频频加快在中国扩张的时候。ZARA在中国门店已超过60家,HM继在香港、上海等地开设14家店后,又在北京开了两家;UNIQLO计划在中国每年新开100家店铺……
这是一次市场的大颠覆。
美国的GAP感受了这种震撼力量。
2009年6月5日GAP公布业绩报告,截至5月30日的四周,总销售额下降5%,并在2008年1季度被西班牙快品牌ZARA反超。
其实,转折发生在2003年。以快著称的ZARA们,打败了时髦而平价的GAP,而时髦而平价正是GAP的曾经的法宝。
“是错误的定价、没能广泛在线销售、无法吸引消费者,导致该品牌没能赶上竞争对手。”美国Gap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伦墨菲如此承认。
于是,GAP在2006年创建其首个在线零售品牌Piperlime后,在线业务和国际业务表现出强劲增长潜力。
“这是模式的改变,”孙瑞哲认为,中国纺织产业第二次的提升,重点应放在商业变革上。
他举例说,为什么戴尔异军突起,戴尔电脑本身比其他企业有什么高妙之处吗?未必,是商业模式使戴尔成长成为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公司。
“我们不仅仅生产产品,还要关注产品如何变成商品的问题。”他说。
其实,ZARA表面上看,是时尚,快速反应,价格平民化,其实表现了一种新型的服装SPA品牌运营模式。
而在这一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百货店、直营店、特许加盟等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模式,就是“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特点是商品所有者和店面品牌一致,并且“谁所有,谁经营”。
其优势为成本低廉,因为它减少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大大节约了渠道成本。
比如ZARA对消费者需求把握就很成功,该品牌负责人AmancioOrtega曾说过,他成功的秘诀就是“永远一手攥着工厂,一手托着顾客,尽可能让双手互助。”
在中国,“海澜之家”虽然运用了特许经营加盟,但加盟商提供了一定的场地、资源和一部分运营资金,店面运营管理都是由“海澜之家”操作。由此,对终端的控制力更强。
而在诺奇,没有工厂,甚至没有设计,比如在福建休闲基地,他们就在当地寻找买手,到加工厂挑选适合的产品,进行会员制为中心数字的营销。
通过网络,在全国各地卖出了什么服装,总部都能第一时间看到,甚至连面料商都能看到企业最快信息,从而尽心重新配货。
其供应链则是最快的7天,平均是三个礼拜。
而对于周成建说,一张订单的处理周期原来要10天,现在只要2-3天。
其实,IT系统的高效运营,对于ZARA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体系。对于ZARA而言,它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机制。
所有东西都围绕“快”,体现转瞬即逝的流行。投入的资源,物流的方式,乃至加工基地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快速反应。没有IT系统的合理安排与预测,这个快速反应的机制是无法实现的。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