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璧山鞋业走到拐点将何去何从?

       瞄上IT商机的璧山近日来动作频频:从去年10月份开始,璧山开始回收逾期未开发的土地。面积1000亩的奥康三期工程被冻结。

        这引起了璧山和“中国真皮鞋王”―――奥康之间不小的摩擦。

        随后,璧山出台招商新政:工业园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招商,每年税收贡献少于10万元/亩的企业,一律不许进园。

        而现实的情况是,“璧山没有哪一个鞋企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有百年历史、辉煌时曾养活20万就业人口的璧山鞋业将何去何从?

        门庭冷落

        小商贩欲走还留

        三月,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项氏兄弟站在自家皮革店铺外,眼巴巴地望向中国西部皮革城的入口。平整的水泥路上空空荡荡,整条街上没有一家店铺生意开了张。大哥用鸡毛掸子打扫门口,花花绿绿的皮革堆满一地,因为长期没翻动,一扫就扬起一片灰尘。

        这本该是一个鞋材的旺销季节。搁在前几年,项氏兄弟早就忙不过来了。

        可今年“生意都这样,日子过不走了”,来到璧山做了14年皮革生意后,这一家子宁波人萌生了去意:“我们准备卖完存货,就回老家。”

        和项氏兄弟一样,惨淡经营的商贩不在少数。

       一位妇女拉着记者的手说,“我得向你反映一个情况―――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啊。不信你去问问,这个市场(指皮革城)里,70%的商户都在亏损!”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的。”这位妇女喃喃道。

        记者在璧山采访时还了解到,原定今年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突然宣布“被取消”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璧山县政府一系列动作:璧山县鞋业办公室并入县经信委,降级为科室;璧山微电子产业园发展专项领导小组成立……

        是偶然,还是另有蹊跷?

        PK成都

        抱得佳人归

        西部鞋都的故事,要从本世纪初的“东鞋西移”说起。

        浙江温州及温岭、福建晋江、广东惠东及鹤山,是全球主要的制鞋基地。随着沿海各项要素成本升高,温州制鞋巨头奥康集团率先谋求变迁,把目光锁定在西部有一定制鞋基础的璧山和成都。

        面对产业变革,璧山和成都同时发力。双方争抢的“意中人”,正是有“中国真皮鞋王”之称的奥康集团。

        2002年初,奥康对外界抛出有意西扩的打算,并与成都武侯区谈起了“恋爱”。

        是年5月,在璧山举办的首届鞋博会上,当媒体问及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是否有意在渝投资时,这位精明的温州商人淡淡地说:“现在还没考虑。”

        不过,璧山方面也打听到,奥康与武侯区的“恋爱”并非暖意融融,双方在很多问题上分歧颇大。也就是说,璧山还有机会。

        鞋博会后,璧山立即派出招商团多次去温州,而王振滔也在盛邀之下,先后8次来到璧山。

        一场东西部鞋业界的“联姻”,在半年多交往后,结成正果。

        2003年1月9日,奥康集团与璧山县人民政府就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正式签约。协议总投资为10亿元,将建立一个集鞋业生产、市场流通、科研信息、技术培训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当时,该园区建设规模、功能设置、科技含量均堪称西部之最。

        王振滔信誓旦旦,要在2010年前生产成品鞋超过1亿双,产值超过100亿元,实现5万人就业,打造100家鞋业企业和1000家配套企业,完成整个璧山鞋业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当时璧山县政府也顶着“违规批地”的帽子,将璧山区位最好的2600亩地,悉数批给奥康。

        “梦想是走出来的。”正如奥康这句广告语,璧山怀着“打造中国西部鞋都”的梦想,准备大步向前。

     

[1] [2] [3] 
  • 相关阅读
    1. 从开放引领走向创新引领:‘十四五’上海发展理念转型思考
      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顺风车,你搭上了吗?
      疫情引发服装消费和产业发展新变化,服装行业如何把握发展主动性
      2020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服装行业发展趋势!这6大爆点你抓到了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