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服装大牌:为何频现质量门?
◆新闻背景
3·15这个全国消费者格外关注的日子里,都会有一些大品牌现出原形。服装质量问题频繁曝光,世界顶级的一向被人们誉为顶级尊贵和非凡时尚品味的代言者也不例外,这无异于一个惊天炸弹,在时尚界和服装界引起轩然大波。
据浙江省工商局3·15前夕的调查公布,近六成的进口品牌服装质量不合格,其中包括范思哲、HUGOBOSS等多个服装奢侈品牌。继“火烧”其乐、D&G等十多个品牌不合格皮鞋后,世界顶级奢侈大牌再陷质量门。
随后,浙江省工商局对杭州、宁波、台州三地市的多个商场销售的85批次进口品牌服装进行了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批次合格率仅为43.5%,来自意大利、韩国、法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国际知名品牌服装被判不合格,这让消费者对外资服装品牌的质量状况同样深感担忧。
直击“质量门”
事情就是这样不可理喻,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几乎年年都会传出“不合格”的新闻。2005年2月,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取了31个批次的进口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其中有20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2006年底,浙江省工商局进行抽样检测显示,被抽样的46个批次进口鞋,竟有35个批次不合格,其中包括路易威登、瓦伦蒂诺、D&G等1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而去年,广州工商局随机抽查广州17家大型商场、超市销售的各种休闲服装,包括艾格、adidas、NIKE、ESPRIT、ONLY、SNOOPY、THEME等中外品牌共100批次,经检测,合格率仅为46%,有15个批次含致癌芳香胺超标。
从本次浙江工商局的检测情况看,这些一直被消费者追捧的大牌进口服装产品中存在较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例如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等重要的安全指标不合格,将会造成染料脱落、破坏皮肤酸碱平衡、刺激呼吸道黏膜和皮肤等,对人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危害性。
而有的进口服装甚至连成分含量也标注虚假,例如纤维含量标注为100%羊毛,实测为腈纶53.1%/羊毛46.9%。此外,工商执法人员在抽检中发现,使用说明标注混乱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从以上事实得知,导致大牌不合格的问题总是那几个:甲醛含量、pH值超标,染色牢度不够,以及标识标注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等“老三样”问题。
被质疑
近年来,“顶级大牌”因在产品质量及维修服务方面因为责任缺失而被各大媒体曝光的事件屡屡发生。一时之间,对洋品牌的批评和驳斥之声不绝于耳,各种抨击性文章也不断见诸于媒体报端。昔日光芒四射的外资大牌似乎在一夜之间因“不尊重中国消费者”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顶级大牌一度在国内头顶“免检”的光环,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以“高价格、高质量、高品位”为人们所“仰视”。而然人们不禁在叩问这些顶级服装大牌为何频现“质量门”?
我们知道顶尖品牌之所以“奢侈”,全是因为其高贵的“血统”和“质量”。
那么,质量问题必定是服装企业一个致命伤,没有质量保证,即使再大的品牌又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买单?但是顶尖品牌的质量又出在哪里呢?
从去年至今,ZARA在各大城市被有关部门检测就有4起质量不合格案例,而在各大投诉网站和论坛,“质量门”更是层出不穷,它作为快速时尚模式的领导品牌,声名显赫,但是近年来ZARA的特点相信无人不知:时尚多变的造型,烂到令人发指的材质,现如今在网络上性价比好评几乎为零。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ZARA,你究竟是咋了?
为你揭秘大牌背后的真相
●公开的秘密——代加工
众所周知,“服装奢侈品牌代加工”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众多知名品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集中精力开拓品牌营销,把生产环节外包给别家企业,他们对加工的要求也不仅是在中国生产一套成衣出来那么简单。很可能刺绣的加工选择放在了中国完成,棉质前身后身可能在马来西亚……然后这些经过加工的衣服再回到香港,在香港汇集“组装”为成衣后运到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时尚聚集地,最后再贴上标签摇身变成“顶尖大牌”。再加之监管不严。试问,经历如此周转曲折的工艺之后,那些成衣是否能够依旧无损完美?谁又能保证期间的每道工序都保质保量?
如今这种四处“代工+贴牌”,使得“顶尖”走下“神坛”不足为奇。早在2008年的6月,浙江工商执法人员抽取了LV杭州店正在销售的三款背提包,检测报告显示,这三款送检的背提包的皮件中没有这一块“显示身份”的标识,因此为不合格产品。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