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兴大豪:携手行业企业 共绘“十二五”蓝图
-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于2010年4月14日在西安召开,会上田民裕理事长做了主旨发言。他全面回顾了行业“十一五”发展情况,明确指出了行业发展前景及“十二五”发展方向。田理事长指出,“十二五”将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深化结构调整的攻坚期,全行业应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平稳增长,质量为先,着力推进企业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市场秩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全面提升。
北京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军同志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围绕“十二五”发展做了题为《携手行业企业,共绘十二五蓝图》的典型发言。
20多年来,我国刺绣机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0年后,伴随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刺绣机产业快速增长。初期是以不剪线经济机型为主,品种单一,制造相对粗糙,绣品质量不高,产品以内销为主,虽然迅速满足了当时市场发展的需求,也诞生了一批刺绣机生产企业并锤炼了许多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但随着刺绣机行业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同质化的低价竞争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刺绣机企业正视这些问题和困难,应对挑战。在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与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推动下,通过创新和苦练内功,开启了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刺绣机产品由量变到质变的艰苦历程。产业升级成为了刺绣机行业“十一五”期间各个企业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刺绣机向组合化、多样化、大型化及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成为了现实。
以提高绣品质量、改进刺绣效能为目标的创新和竞争促使刺绣机生产企业着力于零件加工精度、产品使用寿命、装配误差控制、机器振动与噪声的解决、可靠运转的稳定性、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攻关并取得成效,刺绣机行业技术进步明显。
产业的技术进步促使我国刺绣机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产销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刺绣机产量由“十五”期间的18万台发展到 “十一五”35万台,产品出口几十个国家,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世界电脑刺绣机生产制造大国。
为了配合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大豪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自身近二十年在刺绣机行业的经验和较完备的产品研发体系,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紧盯世界先进水平,与行业产品升级的节奏同步,为整机企业创新产品的推出,配套优质高效的电控。
公司组织专门的研发团队与整机企业密切合作,根据世界技术进步动向和整机企业的创新需求,及时确定研究方向、立项研发、进行技术攻关,快速为整机企业新产品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控,为刺绣机行业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我们的努力。
二、直面刺绣机行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脚踏实地开展基础研究、研发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
针对国产刺绣机的差距,近几年来大豪公司重点实施了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测试验证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推进研发创新体系构建,建立专业化的实验室,开展面对控制对象的机电配合、绣品质量、伺服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提升了缝制设备的技术水平。
三、加强品牌建设,稳步提高产品品质,完善服务网络。
刺绣机产品自推向市场二十多年来,大豪公司与整机企业一直致力于产品品质的提升,依靠规范的设计、严格的生产流程、严酷的测试与验证等手段,向客户提供可靠产品。“十一五”期间公司完成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多款产品通过欧盟CE标准认证。
为提高反应速度及服务水平,大豪公司根据整机客户的分布及市场覆盖情况在国内外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专业化服务及严格的质量管理赢得客户的信赖,公司的产品及商标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面对“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豪公司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产品可靠性、整体性能、绣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差距。
二、研发平台建设滞后于产品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的需要,研发效率与及时性还不能满足客户的期望。
三、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谙熟缝制设备、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端机电一体化人才还比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