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鹰科技:产业转型,科技成就竞争力
——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暨“十二五”行业科学规划与发展论坛的讲话
尹智勇
尊敬的田民裕理事长、各位行业同仁,大家好:
能够有机会在此次理事会上作行业“十二五”科学规划主题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十二五”是我国顺利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后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缝制设备工业推进结构调整、完成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攻坚阶段。对包括和鹰科技在内的所有缝制设备企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家正积极加大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支持力度。其中有着高科技服装生产装备的需求。这对中国缝制设备企业来说是一种鞭策,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切实把握下游市场的需求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种需求信息的互动本身也是上下游行业共同发展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中国是一个服装制造和出口大国,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随着中国国内服装产业人力成本的上升、生产效率高效能化、产品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在能源、环境等方面的观念转变,加快了服装行业的转型。这种转型迫切需要缝制设备行业提供符合其生产要求的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
“裁剪”作为服装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的流程已经渐渐得到了下游企业的重视。因为裁剪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缝纫和熨烫工艺,从而决定了一件成衣的最终质量。同时裁剪效率的提升,也能在面料、缝纫速度、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正是下游服装产业对于高科技、高效率的服装设备需求的加深,电脑自动裁剪系统以其高效率、高精度、低耗能等优势正日渐成为他们的新宠。
五年前,全球电脑自动裁剪系统产品技术依然被欧美、日本等国家所垄断。 由于价格的因素,中国服装企业普遍无法使用电脑自动裁剪系统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出现了有的企业就算购买了也使用不起,而仅仅纯粹是当作一件提升企业形象和实力的摆设。 “价格高,服务不足” 直接导致了电脑自动裁剪系统成为在中国服装企业眼中的“奢侈品”。而在同一时期,仅以日本为例,电脑自动裁剪系统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在中国这个比例尚不到1%。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服装生产能力和海外的巨大差距。
和鹰科技通过和日本、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院校、研究机构等进行技术合作并进行创新。在短短5年时间内已经成长为集全自动数控裁剪机、真皮数控裁剪机、全自动铺布机、服装打版放码排料系统、三维人体测量等产品为一体的专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型企业。为中国服装、鞋帽、箱包等企业提供高科技、高效率、高品质的自动裁剪系统。
和鹰意识到中国要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不仅仅是引进和开发高科技产品,更要让中国的服装等制造企业也能用的起。90比1的强烈对比,让我们深感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将高科技产品进行普及,惠及下游产业,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是摆在和鹰面前的一个问题。
早在2007年,和鹰就提了“普及自动化裁剪系统”市场战略目标,致于为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自动裁剪系统。惠及服装、箱包、鞋帽、航空等产业,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为了更深入更贴切地服务下游产业,提供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鹰深入了解客户的生产现状、研发出最适合他们操作和生产的设备并进行了量身订制服务。
例如,和鹰科技针对面料的不同特性在铺布方面研发生产了SM-I、SM-II等专门铺设针织面料和坯布的设备;针对裁剪精度要求的不同,和鹰推出了大批量裁剪和单量单裁系列。此外还有针对真皮裁剪需求的真皮裁剪系统、针对服装订制而研发生产的三维人体测量。
目前国内许多服装企业在原来购买的基础上都进行了追加购买,其中山东一家国内知名男装企业累计到今天已经购买了我们11台设备。
不光立足中国市场,和鹰更以全球化的视角开拓海外市场。大胆地走出国本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研发、服务能力。把国外客户先进的消费理念和生产管理模式引荐到中国。从而在技术和设备的功能设计方面能够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超前的意识。
例如,在德国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有裁剪作业需求的企业使用我们的产品。他们购买我们的产品用来切割碳纤维、玻璃纤维这些高分子材料运用在风能产品、汽车、航空等领域。德国作为一个老牌技术强国,他们放弃了使用原来的电脑自动裁剪系统品牌改用我们的和鹰品牌。让和鹰人深受鼓舞。
总的来说,在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在日本、德国成立了海外子公司。并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美洲、欧洲、北非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公司未来五年时间内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基础。也证实了和鹰的国际化战略初步性的成功。
公司已经累计销售了500多套电脑自动裁剪系统。在国际市场中已名列前茅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有了超过了70%的市场份额。今年,公司预计将在全球销售600套产品,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自动裁剪系统企业。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