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我国服装行业价值扩张战略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日前公布的2009年1~11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09年,服装业在外需持续低迷、内需低开稳升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生产的小幅增长;行业整体效益水平呈现转好迹象;行业出口持续负增长,内需对行业发展带动作用加强。同时,服装产量下降昭示了服装产业发展的拐点出现,我国服装行业由规模扩张道路走上价值扩张之路。

        内外双压产量下滑 新产业格局现端倪

        去年,我国服装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市场低开稳升的影响,全年生产增幅波动很大,平均增幅创历史新低。

        从区域结构上来看,东部地区仍然占据巨大的生产份额,但“长三角”地区生产下滑明显,中部地区产能增长平稳。产业新格局正在借助危机重新被构建。

        从总体上看,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全年生产增幅波动很大,平均增幅创历史新低。

        据统计,2009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211.53亿件,比2008年同期微增2.1%。从全年生产增幅来看,曲线波动度很大,2009年1~2月份,行业产量大幅下降,到6月份虽然有一个冲高,但随即又开始波动下滑。

        而2009年全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比2008年下降了13.04%,其中梭织服装138亿件,针织服装262亿件,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10.97%和14.10%。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使得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被迅速淘汰;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报告分析指出,内外两个市场的双重作用,是导致2009年我国服装产量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则是为我国服装产业构建以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

        从分区域板块构成来看,“长三角”地区服装产量下滑最为明显。虽然2009年我国服装生产格局基本未有根本变化,从横向上看,产量前五名大省仍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和福建省;但从各个区域自身纵向发展变化来看,相差悬殊,该五省中,生产下降最明显的是浙江省,产量降幅达到16.16%,生产情况最乐观的是福建省,产量同比增长14.10%,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可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生产规模已近稳定,沿海地区开始进行产业重新定位,新定位的确定将指引和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进程。

        内陆省份中,江西省、湖北省、河北省、辽宁省、河南省、安徽省的生产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其中江西省产量已超过全国各省平均产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量增幅分别带到26.45%和31.58%,中部地区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比重达到11.46%,比200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新的外贸加工基地、内销品牌加工基地将在这些省份中产生。

        减员增效逆势而涨 两极分化日渐严重

        2009年,在极为不利的行业运行环境下,我国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行业利润水平得到提升,行业利润率同比增长5.93%。

        同时,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聚程度加深。由于中小企业关停案例增多,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已占到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58%以上;有限的外销订单也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结;国内市场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以下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虽然2009年中国服装产业的总产量出现下降,但反观行业利润,呈现提升态势。

        报告显示的服装企业各项平均指标中,企业利润可谓“万绿从中一点红”,呈现逆势而涨的傲人姿态。

        在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平均出口交货值和企业平均人数均呈现基本持平或负增长的一片哀鸿中,行业利润总额、企业平均利润、人均利润分别实现了21.31%、26.77%和19.70%的大幅度增长,行业利润率同比增长5.93%。

        不仅如此,企业平均人数也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9.07%。“减员增效”成为2009年服装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

        2009年,服装行业发展能力指标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两项指标均超过2008年。利润增速也昭示着行业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开始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转变。

        与此同时,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聚的程度不断加深。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2009年,服装行业两极分化情况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以及承接二三手外销订单企业关停产现象比较普遍;而有限的外销订单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国内市场的品牌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为优势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进一步压缩了小品牌、新品牌的生存空间。

        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反映出大企业、优势企业趋于好转的生存状态,但并不能反映出更大量的规模以下企业的生存窘境。

        出口低迷未能扭转 内需成为最大引擎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份,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64.86亿美元和234.89亿件,同比分别为-11.24%和-13.17%。除因配额取消才得以对美出口维持平稳外,我国对俄罗斯、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大幅下降,降幅均超过30%。

        而2009年国内市场低开稳升,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回暖对内需提升带动作用显著。内销增长不断加快,是2009年服装产业企稳向好的最重要支撑。由于连带效应,2009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呈现上扬态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份,我国服装累计出口数量同比减少了35.63亿件,同比下降了13.17%。

        从分月情况看,继2月单月出口数量负增长41.37%后,3月出口数量微增0.94%,接下来是波浪式的负增长,4、5月连创单月出口最低值,6、7月降幅略有收窄,8月份再次回落至波谷,9月份反弹至-5.88%,而到了11月,出口金额和数量增幅均跌至-17.64%和-11.67%。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