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翔:低调进取
在最考验勇气、变革与逆势远见的2009年,“收购”无疑是缝制设备行业最值得一提的关键词。从业内双雄竞购德国百福败北,到“拓卡奔马”花落浙江台州,各种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就在上述消息被热炒的时候,上海一家台资企业也悄然完成了对一个日本品牌的收购。
3月2日,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厂长董敏良就收购事宜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是台湾启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创办于1995年,占地面积55 000平方米,总投资愈6 000万美元,是“金轮”牌工业缝纫机目前惟一的生产基地。
收购“青柳”
2009年7月,启翔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启翔公司取得日本著名多针缝纫机制造商瓦利欧马迪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柳’品牌持有者)转让的品牌产品制造行销权及全部知识财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生产技术资料)。日本瓦利欧马迪克自转让日起,停止制造和行销‘VARI.O.MATIC’品牌缝纫机,并将‘VARI.O.MATIC’商标及全部产品的知识产权转让给启翔公司,为启翔公司所有。”
据董敏良介绍,2009年年初,公司高层走访日本友人之际,得知“青柳”创始人因病缠身,无力维持产业,欲转让公司全部业务。日本青柳是业界公认的第一多针缝纫机品牌,已有六十多年历史,质量有口皆碑,有着“缝纫机中的‘奔驰’”美誉。几年前,启翔也开发出了几款多针机,但一直未形成系列、规模。公司董事长陈满雄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至日本,探望这位业界前辈,根据日本友人的意愿,接受了其转让的全部内容。
以不菲的价格收购后,启翔将瓦利欧马迪克公司全部加工制品、样机、零件库存、图纸等全部运至上海工厂,并聘请原公司的技术专家为顾问。随后,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多针缝纫机部门,对原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目前已有38个品种投产。同年9月,启翔在CISMA上隆重展出了“青柳”产品,将此事正式公诸行业。并购后,因生产成本降低,“青柳”价格也较之前下调了20%左右,销售渠道与“金轮”并轨,销量上升十分明显。据董敏良介绍,接手至今,公司已销出近2 000台机器,多款型号的样机也已销售殆尽。
商标抢注风波
从洽谈到生产步入正轨,启翔的这次收购道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但之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中文“青柳”已被同行恶意抢注。从董敏良出示的几份复印材料中,记者了解到瓦利欧马迪克公司于1987年6月10日注册了中文“青柳”商标,有效期为10年,但由于管理疏忽,未对商标进行续展注册。2007年7月11日,石狮市东盈针车经营部对“VARI.O.MATIC 青柳牌”进行了整体抢注。启翔高层多次与东盈针车负责人商谈转让事宜,均未果。
对此,董敏良深表无奈。商标作为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为使用人占领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商标抢注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不过,所幸英文“VARI.O.MATIC”尚未被抢注,公司现已转让注册。董敏良表示,一经发现企业有违法使用“VARI.O.MATIC”商标的行为,公司将予以追诉。他同时提醒广大经销商和用户:“VARI.O.MATIC”并未设中国总代理权,如需购买请与启翔公司联系。
品牌的收购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但技术的吸收与消化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多针缝纫机对于零件加工、调试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启翔加工设备先进,生产经验丰富,零件配套齐全,人才实力雄厚,我们一定能将这一高端品牌做好、做精、做强。”董敏良说。
2009年9月,启翔德国分公司成立。这一切表明,这家以“多品种”见长的缝纫机巨头正有条不紊按照既定目标低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