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成本”搭快车:福建服企应对低碳大考
面对无可避免的“低碳”大考,服装企业纷纷行动起来。
继去年哥本哈根峰会之后,近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对成熟的低碳技术进行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在已经发布的200多种低碳技术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技术是“负成本”的。换句话说,节能减排可说是成本收回最快的投资。聪明的中国服装企业已经盯上了其中的商机。
让消费者为低碳买单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内99.6%的中小企业、95%的非公有制企业而言,在资金、技术、人才有限的情形下,“低碳”之路,似乎难于上天。
而福建石狮的一家企业––左岸服饰的掌门人洪金山则提出了一个新办法。“我们2010年秋季计划推出一批服装,全部采取低碳环保面料。”洪金山告诉《服装时报》记者,他此前曾在哥本哈根的会议期间带去了一件“纸质夹克”。
“纸质夹克”,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典型的营销概念。其实,所谓“纸质”,是指夹克面料的外面涂层中包含纸浆成分,这种纸浆的使用可以加速面料的降解,缩短降解时间,减少化纤成分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据了解,左岸推出纸质夹克产品,价格高出普通的产品不少,仍受到顾客欢迎,上柜不到一个月就脱销了。洪金山告诉记者,“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核心文化,与其找一些不相干的噱头,不如把社会责任感作为品牌的精神诉求,将其引入每一季服装设计的主题。”
洪金山的大胆提议是:计算出每一件服装的碳排放量,并让消费者为此买单。
左岸服饰总设计师洪金山解释称,以一件纯棉T恤为例,从棉花种植过程,到成衣的制作环节,再到销售终端,以及被消费者买回家后经过多次洗涤、烘干、熨烫(以25次计),整个过程将会排放7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终其一生,这个200多克的纯棉T恤,将排放出接近其自身重量30倍左右的二氧化碳。而化纤面料的衣服,碳排放会更高,比如一件100%涤纶裤子,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包括生产和消费环节,整个碳排放量约47千克,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117倍。按照每季只买两件T恤、两件衬衫、两件外套计算,一旦你选择了有颜色和图案的服装,再加上皮革、羊毛等服装,你衣柜里每年新添服装的碳排放量远不止1000千克。
平均计算,低碳衣服的成本平均增加15%,企业内部消化成本的同时,另一半需要消费者为此付钱。